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作者: 散文百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663
  • 颜震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近些年,我国高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学生入学率逐渐提高,扩招仍在进行中。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有20-25%的家庭贫困学生。国家和政府为了保障其学习生活,实施了多项资助计划,基本做到了贫困助学的全覆盖。其中,超过20%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做事、害怕与人交往等方面。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为学生服务,帮助其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部门应积极探索消除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其在大学期间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家庭贫困学生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与正常家庭学生不同,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其形成消极的人格。消极人格不仅不利于培养社会生存的必备素养,还不利于其学业的推进,从而限制自身未来发展。高校对贫困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和改善,不断培养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消除其消极情绪,帮助其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使之成为具有积极人格的现代青年。[1]

    2.有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人的心理是由环境造成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重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波动性。高校需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社会工作部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营造关怀至上的校园氛围,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物质、精神支持。在良好的育人环境影响下,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逐渐消除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朝着阳光、健康、积极方向发展,最终促进个人理想的实现。

    二、高校社会工作进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高校应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完备的心理健康课程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前提,高校应积极建设心理健康课程,革新过时的心理知识课本。贫困学生通过知识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处理好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关系。此外,高校社会工作部门应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根据课本理论知识帮助学习准确评估自我。[2]比如,在学习归因理论相关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以改变学生的消极意识,帮助其构建科学合理的归因方式,不断提高其自信心。

    2.高校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根据现实情况可知,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以讲座、授课等方式为主。上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起到深入学生内心、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作用,实际心理健康引导效率较低。因此,高校应创新教育形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社会工作部门可以设立单独的心理咨询师,鼓励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积极参与。如今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开创心理教育网站和论坛,使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进入,帮助其提高自信心、走出心理阴霾。

    3.高校应重视贫困学生的发展问题,培养其积极的人格。

    很多高校多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其未来的发展问题。因此,社会工作部门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能力,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各种社会能力。[3]社会工作部门可以为自立自强大学生设立评选活动,为其表现自己能力提供舞台和机会,从而鼓励其继续前进,促进未来发展。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引导贫困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不断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高校应与家庭、社会相配合,营造良好的关怀环境。

    良好的关怀环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应自觉承担责任,为贫困学生构建和谐的关怀环境,让其体验到更多的关心和爱,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不断提高其生活、学习的幸福感,最终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因此,学校社会工作部门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其正确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及时向学生表达关怀,帮助其化解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三、结束语

    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工作的终极目标,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是做好社会工作的重要前提。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心理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社会工作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应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最后,高校应重视贫困学生的发展问题,培养其积极的人格。此外,高校应与家庭、社会相配合,营造良好的关怀环境。

      本文标题: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9534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