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平
平度市李园街道郑州路小学
一、课前预习,作品搜集回顾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小学生学习生字词,对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内容有大体的认识,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小学生做到对新课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对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课前预习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整合课内以及课外阅读材料的基础,能够为开展课堂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前阅读资料整合有所忽视,影响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延展性,这不利于对课内以及课外阅读的整合。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并鼓励小学生主动预习课文内容,并借助信息技术以及课外读物等,搜集与文章或者作者有关的阅读素材,然后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内进行展示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名家作者的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国家、家庭等多个方面的情感表达,比如:在《朱德的扁担》阅读学习中,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线索,讲述了红军不怕艰险,勇于奉献,积极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搜集与红军相关的文章或者诗歌等,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金色的鱼钩》或者搜集红军长征的相关史料,朱德的简介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与文章相关的阅读素材,极大的提升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知识
除了在课前进行阅读材料和书籍的整合之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小学生的阅读面,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并开展多元化的课堂阅读活动,有效的渗透课外阅读的内容,让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性更加紧密。首先,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将作者的其他文章引入到课堂阅读中,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朝花夕拾》《阿Q 正传》《呐喊》《彷徨》等,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少年闰土》是对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阅读,进而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其次,教师也可以依托与原著,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内文章的同时,也阅读原著,对作品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更加细致的掌握。比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全面的认识,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并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阅读方式深入学习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出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活动,如:组织读书会、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笔记展示等,并搭建班级阅读角,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阅读,调动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主动的参与到课内外阅读环节中,增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