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月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码头小学
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这些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因材施教,不断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不同的目标冲刺,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明显的素质差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最忌讳的就是对待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要注重公平性,符合学生的具体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之处。教学目标的选择需要从教学活动的制作点来出发,在进行知识内容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性格特点,认真地对教学资源和教材进行研究,制订出不同层次应有的教学目标。二、课堂教学分层
小学生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现象,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产生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足,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我提问:“这节课讲的是混合运算,我们先不看课本,同学们觉得,什么是混合运算呢?”学生根据我的问题开始思考并且回答,课堂因此展开。接着我讲述了课本内容,强调了混合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结果。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些课本上简单的题目,让同学们在演草纸上面计算,完成后我让学生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里面互相对照答案,并且讨论解题方法。然后,我又出了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让同学们自告奋勇上讲台上答题。这样一来,简单的题目可以让知识掌握浅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稍难的题目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小试牛刀的机会。这种分层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堂学习有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