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婕
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目标的有效发挥,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中教学较为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无法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束缚,往往侧重于语文知识点的逐个灌输,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2.教学中学生参与性不高。传统语文课堂虽然部分教师也进行了一些课堂改革,但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其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手段和方法依然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这些因素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学手段和内容较为单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往往是教师、黑板、学生三个要素,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过于死板且缺乏创新,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教师自身的定位。小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掌握好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应该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引导者、启发者的做的位置上,针对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发挥其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教师首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做好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导入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通过这样直观生动的视音频、视频资料,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演示,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全心身的投入到相应的课堂教学中去。2.注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良好创建进一步激发了课堂活力,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课文中复杂及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了更加有效的学习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的特点,刚好与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融合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了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建议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直观的生动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中截取了一些反映封建社会现状的视频片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得津津有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有效的感官刺激,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进行网络资源的融合,进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直观、生动的优势与特点,通过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情境,并利用网络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多角度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境和环境,进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月光曲》《将相和》等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细细品味。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图片,这是文章中所要描绘的情景,就不止一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或使学生获得了足够的体验,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涵美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