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伟 陈兰玉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语言交际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听力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是最为重要的。这一阶段的学习,影响之后的听力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提到:“在初级阶段突出听说或者适当的听说领先,特别是强调听力理解,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任务型教学法从交际法演变而来。对于汉语初级阶段水平的学生,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从而完成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现状
在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朱传芳(2007)提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重要手段之一。马晓文(2007)教师需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培养各项的语言技能。从而习得汉语。赵佳(2015)任务型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上的目标。总之,纵观所阅材料,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可行的。但是大多数都是以口语课、综合课为主。即使运用于听力课,绝大多数也是以中级听力课和高级听力课。那么,任务型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初级汉语听力教学呢?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听力课教学的可行性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途径。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1]1.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身主动建构知识。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从而获得自身意义。
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来源于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保证。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
2.任务型教学法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任务的来源与选取要贴近生活。尽量创设真实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之中得到有效地应用。在听力课之中,所选取的任务要与本堂课的话题有关,以体现真实。(2)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初级听力课中,所选取的任务最好是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不能脱离听力所提供的语境。
(3)连贯性原则。一堂课所布置的任务应当是相互关联,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或者目标指向,同时应该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连贯性中,也要考虑难度,难度最好以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叠加,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任务数量的多少有可能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有影响。因此,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数量。
(4)可操作性原则。环节应该轻松、简单,摒弃繁琐与复杂。所布置的任务,可以是活动性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书面。从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性原则。任务设计主要要考虑其效果,不能单单只能注重形式。所提出的任务要实用,不能只停留在效果层面。可以从侧面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
(5)趣味性原则。所提的任务要生动有趣,不能机械。任务可以多样化,多样化形式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