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徐春燕 陈 红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
含构式“V着”的语法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语法项目,常常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该构式包含或延伸的语法点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当,极容易混淆:从单纯的表示该构式是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的“着”,到简单句、存现句和连动句。李蕊、周小兵(2005)从以上语法点的选项与排序的角度,对大纲和教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留学生习得情况给出了适宜进入大纲句式的建议。但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该构式的调查结果而言,留学生使用该构式仍存在大量误用、错用现象,且就词频角度来看,与汉语母语者相差较大。
我们认为,留学生习得该构式还应依据汉语母语者使用该构式的词频,从词频搭配来引导留学生学习该汉语语法项目,特别是借助汉语母语者语料库中的词频,引导留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直接从整体句式出发。如果能根据汉语母语者使用词频来引导教学,不但有助于大纲、教材的科学编制,还能直接促进教学。
一、研究方法
本文先后以“V着”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进行穷尽式检索,共发现了3688条用例,接着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人工复审,将一些不符合该构式要求的语料进行了删减 :(1)“非V+着”,如“介词+着”:“随着、冒着、顾着”等;(2)非着(zhe),如“着急、睡着了”等;(3)原文中没有,语料库系统后期标注上的;(4)“V着”的错用、漏用、多用等。汉语母语者选择了BCC语料库中多领域中含“V着”的语料,并借助语料库统计功能,对含该构式的语料的词频进行了检索,得出了汉语母语者在使用该构式的常用动词表。二、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使用“V着”的情况
通过对留学生和汉语母语者语料库语料进行统计,发现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在使用“V着”这个构式时,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使用数量上,留学生使用该构式的次数远远低于汉语母语者。其次,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最常用的十个动词差异也比较大:留学生“V着”构式词频从高到低分别是:带、存在、抱、等、听、过、忙、拿、写和面临;汉语母语者的是看、随、带、接、望、跟、说、穿、笑和抱。最后,含构式“V着”的不同句式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简单句-连动句-存现句。其中简单句中“着”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使用频率大致相当。1.语义与句法。
其中,中外学生在“V着”的语义特征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如下:(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邓素兰(2012)指出,构式“V+着”中绝大多数V是单音节动词,是自主动词,如“丢、怕”等。一类是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如“喊、问、偷”等;一类是状态的持续,如“坐、等、睡觉”等。两类都可以进入“V着”,但是因不同的构式义,进入该构式的动词也会有所限制,正如邓素兰所研究的“V着”的祈使句,由于构式义的限制,能进入的只有第二类动词。(2)连动句:其中含“V着”连动句在语料库中语料中比较常用的用法有两种:一是“V1+着+V2(+宾语)”结构,比如“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大家争着学汉语。”这样的句子,在正确使用的语料中占比51.35%;二是“V1着+宾语1+V2+宾语2”结构,比如“他带着全家人去农村。”,在正确使用的语料中占比39.46%。还有一种“V1着+宾语1+V2+宾语2+V3+宾语3”结构,但是占比仅有2.15%。比如“最后奶奶陪着我去医院动手术。”(3)存在句:表示以某种姿态存在,这里更多的表示动作产生的状态。有两种结构:一是“处所+V着+施事”,如“外面下着雨”;二是“处所+V着+受事”,如“墙上挂着一幅画”等。以上都是该构式在留学生语料库的大致分布情况。但是中国汉语学习者语料库中还多出来了一种“V着+点儿”表示命令或提醒这样的结构和用法,比如“过马路看着点儿”之类的。这类结构在留学生汉语语料库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用法。我们猜测这可能与该结构的使用频率有关,留学生先习得的都是母语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结构和语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结构的教学还是比较符合一般习得规律。从语料库语料统计结果发现,包含该构式的特殊句式有连动句和存现句两类。但就后期人工分类统计来看,其中留学生连动句句式的使用次数远远高于存现句句式的使用,但汉语母语者在包含该构式的这两类句式的使用上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