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
  
  海外疫情消息不断,王婶的心揪揪的。
  她牵挂着女儿一家子。
  在村里人眼里,王婶的女儿就是一只金凤凰,从小山村里飞了出去,而且越飞越远,飞去了国外。
  那年,女儿回来的时候竟然带回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女婿,村里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来家里瞧稀罕,都啧着嘴说王婶好福气。
  王婶忙着招呼大家,眼里竟闪出了泪花。
  女儿确实争气,但是女儿这金凤凰也飞得忒远了,大洋彼岸啊,往后想见一面难了。
  女儿搂着王婶撒娇说,瞧你,又不是出地球,现在交通很方便的,坐飞机也就十几个小时。
  王婶抹着眼泪说,是呢,是呢,可是妈还是舍不得。
  女儿笑着说,舍不得,你就跟我一起去呗。山姆,你欢迎妈妈吗?
  欢迎,妈妈。洋女婿山姆操着一口生硬的普通话立即回应。
  王婶看了看洋女婿,摇着头说,妈去了那儿,就等于是聋子哑巴了。
  女儿跟着洋女婿走了,临走给了王婶一部智能手机,说可以视频聊天。
  王婶送给女儿一幅她亲手绣的“花开富贵”牡丹图。
  王婶的绣艺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丈夫去世早,王婶就是靠着一双巧手拉扯大了女儿。
  这幅“花开富贵”,王婶花了小半年才绣好,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王婶对女儿的疼爱,每一朵牡丹都是对女儿的祝福。
  女儿把“花开富贵”挂在了客厅里,拍了视频给王婶看。
  洋女婿跷着大拇指说,中国技术,beautiful!
  女儿笑着纠正他,这叫蜀绣。用蚕丝线绣的。蚕,知道吗?一种白白胖胖的,像宝宝一样可爱的虫子,会吐丝结茧。
  洋女婿瞪着蓝眼珠子不停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听懂了。
  王婶看着忍不住笑,这洋女婿还挺可爱的。
  不过女儿说得还真对,蚕就是宝宝啊!
  王婶不跟着女儿一起去,更多的原因是放不下她的蚕宝宝。她觉得这些小东西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和女儿一样黏人,一样可爱,一样长大了就飞走了。
  不同的是,它们会结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茧子。
  一年后,女儿也“结茧”了,怀胎十月快生了。
  妈,我有点怕,你来一段时间好不好?女儿在电话里说。
  好,妈马上来。王婶马上收拾,女儿早就帮王婶办好了护照,机票是女儿网上订的。
  第一次坐飞机,王婶那个紧张啊,但想着女儿在盼着,王婶就顾不上怕了。
  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王婶就像做梦一样,这里完全和她生活的地方不一样。
  直到女儿坐完月子,王婶才稍稍适应,还学会了一句洋话“狗逗猫宁”。
  王婶一大早出门,碰到的所有人都会对她说这句话。这外国话就是奇怪,明明是和人打招呼,偏要说狗逗猫呢。
  女儿差点笑岔了气,说,我的妈耶,你太逗了,这是英语,“早上好”的意思。
  哦哦。那你也教我说。
  早上再出门,遇上邻居,王婶也挺直了腰杆,来一句“狗逗猫宁”。
  一天天过去,王婶开始想家了,想念她的小山村,想念她的蚕宝宝,想得怎么也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不少。
  女儿还是懂她的,说要是想家了,就回去吧,想来的时候再来。
  王婶看着雪白粉嫩洋娃娃一样的混血小外孙,心里有点舍不得,忍不住亲了几口,咬咬牙,回国了。
  女儿那儿没啥不放心的,家里请了保姆,洋女婿对女儿很好。
  回到家,村里人又全都来了,问她外国的月亮是不是比这儿亮?王婶笑着说,还不是和咱们一个月亮。村里人笑着说,到底是开过洋荤的人,说话也有水平了。
  王婶笑着把带回家的糖果糕点塞到大家手里,大家才乐乐呵呵地散去。
  王婶又回归了原来的生活,种桑养蚕,做刺绣。
  晃眼8年过去,小外孙已经是小学生了,小家伙帅气得很。每年养蚕的空档,王婶就去一趟女儿那边,现在她已经不怕坐飞机了。
  “嘀嘀……”电话响了,是女儿。
  王婶连忙接,凤啊,都挺好的吧?疫情了,媽也不能过去看你们了。
  女儿说,都挺好的,你放心。等疫情过后我们打算回国发展,投资建个蜀绣公司,名字就叫“花开富贵”。妈,以前都是你照顾我们,现在我们来陪伴你。
  好啊,好啊,妈盼你们回来!王婶开心得泪珠子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