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扫码点单 疲惫不堪

  •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8907
  • 杨杰

      “你好,有菜单吗?”

      “扫码点单。”服务员伸个手指头点了点桌角的黑白马赛克。

      你握着手机,关注、注册、登录、一键授权,店家比相亲对象还迫切地想看到你的头像和电话号码。饭店内网络很差,你望着跳转不出的白色屏幕,心中抱怨我只想吃碗热乎饺子,还得在手机上打报告。

      都市生活里,掃码点单势如破竹,用于点单的二维码在苍蝇馆子、连锁餐厅和私房菜馆中疯狂复制。它减少排队点单的时间,提高翻台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避免了接触。对餐馆老板来讲,服务员越来越难招,扫码点单省钱省心;对顾客来说,手机上看菜单避免了服务员在旁等待的尴尬,对社恐人士十分友好。

      但是稍微在社交媒体上浏览一下,就会发现抱怨扫码点单的人不在少数。不光是老年人被数字时代远远抛下,年轻人也不愿意如此“智能”地吃饭。以往点单时的眼神交流和互动,早就让位于人机冷漠。

      传统的菜单能让人直接感受出一个餐厅的风格、老板用心程度和厨师水平,有的菜单刻在竹简上,有的用手写,有的像一本独立杂志,翻着菜单,你的期待值蹭蹭上升。很多热爱食物的人喜欢拿着菜单仔细看看每个菜品的组成、图片品相,最终选择如何荤素搭配。除了美食入口的愉悦,点单过程也是一种身心放松。

      可是,扫码点单完全毁了这个过程,只有价格,名称以及小小的配图。多人聚餐时还要专人负责点单,对面的人七嘴八舌的要这个,哎呀换那个,不要米饭,别放葱花。点单的人能疯掉。

      原本,跟服务员点单的过程,也是餐厅了解食客的好机会,三两言语,便探得自家客人的喜恶,为调整口味摸底。你原来还可以听到“您可以试试这个”“您这两个人吃有点多”,或是喊一声:“老板,烫个生菜!”“还是老三样。”现在只剩手机这个冰冷的东西和请尽快支付的提醒消息了。

      扫码点单,低头吃饭,抬屁股走人。现代生活的精髓就是稀里糊涂跟着科技的潮流奔涌向前,在手机上点“同意、同意、同意”,向机器让渡选择的权利。人脸识别进小区如此,便利店自助结账亦如此,你别无选择,换来所谓的便利。

      可是潮流再奔涌,吃饭这事也还是该有点人情味。中国人挂在嘴边的“饭局”也正是说明了为社交而吃饭的目的。线上聊得再怎么火热,也要在一起吃个饭喝杯咖啡才进入真实的朋友领域,餐饮绝不只是简单的进食,它是人们情绪交流的场域。一进门大家就掏手机面对面点单,不发一言,这是人类全面机械化的图景。

      食物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对抗沮丧、失意、遗憾、痛苦等坏情绪,因为至少我们还可以吃,至少我们还活着,那样我们还有希望。像《深夜食堂》那样的故事,不在于食材有多营养、烹饪技法多高超,而是展现出人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却又被它的烟火气治愈。人为社会关系而疲惫,又不时被陌生人温暖。

      朋友经常光顾的楼下小餐馆,地儿不大,格局相当不错、价钱也公道,老板是个很会做菜、很会调节气氛的人。每每下班后来到这里,喝上两杯啤酒,拉上一个人,东拉西扯随便侃上两句。甭管是工作上的不顺心,还是生活里的种种不如意,这一通话下来,心里就不那么憋屈了。实在不想这一切被“你有新订单啦”的数字女声取代。

      我喜欢广东人吃早茶的样子,拿着笔勾勾点点,还有推车往来的蒸笼,一盅三件,大堂内热气腾腾。餐毕结账走人,老板总会问候一句“走啦”。

      现如今,纸制餐牌成了高级餐厅最后的荣光,那里没有牛皮癣广告一样的二维码,有食客的尊严和主人的用心。

      下次再遇到扫码点单,我就说没带手机。

      摘自“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2020年12月28日? ?蒋跃新/图

      本文标题:扫码点单 疲惫不堪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1667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