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小说小小说
文章内容页

品画

  • 作者: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661
  • 韦名

      学而优则仕的领导张向喜画。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画廊品画。张向常去的画廊不大,却有仙则名,常有真迹品鉴。

      一日,画廊老板约张向到画廊品鉴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蜓图》。“九十三岁白石”题款让人如晤大师……

      凝视画作,张向如痴如醉。“这是一藏友暂寄在此的画作,请您慢慢品鉴。”画廊老板乖巧,取下《荷花蜻蜓图》,平铺在案几上。

      “本人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据藏友讲,此画请教过一些专家,有说真,有说假,莫衷一是。”老板狡黠地望着张向,“领导您是大家,请品鉴”。

      “真迹赝品,价格天壤之别。”老板给张向续茶。画廊里茶香四溢。

      又一日,画廊老板告诉张向,一位鉴赏大师路经,藏友想请大师鉴别《荷花蜻蜓图》,以求真伪。藏友和老板邀张向一同品鉴。

      画廊里,藏友把《荷花蜻蜓图》缓缓平铺在茶几上,恭恭敬敬请大师品鉴。大师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观赏,一会儿双眼发光,一会儿神情暗淡,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抬头冥思。

      半个小时后,大师放下放大镜,久久不语。

      “大师,但说无妨。”藏友很年轻,尽管内心在翻江倒海,表面上却风平浪静。

      张向惊讶年轻藏友的沉稳。

      “那老朽就直说了。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白石老人的真迹不过几千张,而赝品却不下十万。”大师把放大镜靠近画上的蜻蜓,“白石老人画蜻蜓的翅膀,必是先勾出两个翅膀的主筋。用的笔法是有来有去,画的主筋瘦硬秀挺,有如铁骨钢筋。此画的蜻蜓翅膀,尽管透明精致,却未见筋骨,这是其一。”

      藏友的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白。

      “其二,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以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那就是把‘石字下边的‘口写成圆圈。此画是白石老人九十三岁所作,落款‘石字下边的‘口却为方形。”藏友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老朽认为,此画应为高仿品。”大师一锤定音。

      众皆无语,屏声静气。

      “感谢大师教诲,学生学浅眼拙,权当交了学费。”藏友回过神来,迅速拿起《荷花蜻蜓图》,准备撕毁,“去伪存真,免得祸害别人。”

      “撕了可惜。”第一眼見藏友,张向就觉得气度不凡。现在见他如此有气量,甚是欣赏,“刚才大师讲了,此画虽非真迹,但也是高仿品,不如转卖给我,如何?”

      “既是赝品,不值一文,收藏它干吗?”画廊老板一脸惊讶。

      “假作真时真亦假。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此人也不俗。”张向很懂画,更懂理,“张大千仿石涛、八大,鬼手海霞仿张大千,都是几可乱真,虽是赝品,艺术价值也颇高。”

      “既蒙张先生厚爱,愿相送!”藏友顺势把画呈给张向。

      “送不敢承受,愿按市场价购买。”张向的前任曾经是官场的风云人物,前程似锦,意气风发,不料却栽倒在腐败上。前车之鉴,张向小心翼翼,凡给他送钱送礼,不仅被拒之门外,还遭其严斥。故素有清廉美誉,又怎么会收受藏友的画?赝品也不例外。

      “若论市场价,此赝品不值500元。”大师一言九鼎。

      最终,张向以500元的价格购得《荷花蜻蜓图》。此后,张向与藏友成了朋友,经常相邀品画。

      当然了,藏友在张向的呵护下,全方位发展,几年间竟成了本城的风云人物。

      “很多人知道,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为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把‘石字下边的‘口写成圆圈……”成为风云人物的藏友还是喜欢收藏字画。一日,在鉴别白石老人的书画时,藏友说,“很多人却不知道,白石老人的这一小动作后来被造假者发现,无奈,白石老人92岁后又把‘口字恢复成方形……”那日回家品画,张向对着《荷花蜻蜓图》的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

      选自《他她周刊》

      本文标题:品画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1963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