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并不是一项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而是一种高校教学活动。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指向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关注于教授课程的课程设置与结构,重视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做出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如何建立起科学的高校艺术公共教育体系,就需要我们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高校公共艺术体系的基础。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党和政府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下发各类文件,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引导各大高校走出以往的误区,改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态度。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在数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质量上仍存在着诸多缺陷,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将艺术划分为声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表演等诸多课程。但是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学校对学生的学分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将选修课程纳入大学分考核范畴之中,过于细化的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学习所有的艺术类课程,加之学习的时间十分短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散与无目的性。学生们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虽然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存在这样的缺点与不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又成为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基础。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教育资源慢慢地向公共艺术教育领域进行倾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公共艺术教育的展开与学习,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会被完全释放,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主观环境。
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高校公共艺术的教学实践中,为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稳定、优良的师资基础。随着各大高校对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增多,对艺术类的师资力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专业艺术教师进入到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提升了公共艺术教学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保证了相关艺术知识的准确性,同时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有助于实现高校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统一性,逐渐形成一个高效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
对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成为构建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又一基础。公共艺术课程强调艺术教学的综合性,即极力避免教学活动中将艺术教学过度细化与分割,而是在一个科学的框架与体系内,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这种综合性有助于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课程的优化、提高办学效率。更能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将不同的艺术科目在同一教学体系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优化。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校公共艺术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在国家的支持,师资力量逐渐增强,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对公共艺术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
我们要在教学的理论、实践与赏析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不断进行教学的深化。在理论上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艺术基本知识,如在音乐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五线谱,掌握节奏的简单应用,同时对一些较为高深的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介绍,帮助学生从音乐构成因素、表現手法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在美术方面则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视线与构图的基本原理,逐步培养其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让学生能用美术的视角来观赏美术作品,加深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了解与认识。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各个艺术领域的基本知识,使得学生们对声乐、舞蹈、绘画、吸取等艺术门类有着基本的知识储备,触类旁通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更的层面上了解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艺术发展的规律。通过开设简单的艺术技法课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入到音乐、美术等学习实践中,在歌唱、绘画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既能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出科学的知识体系,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艺术的美感,使自己身心愉悦,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开设鉴赏课程,使得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各种流派,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见闻,体会不同文化的不同魅力。
与传统的教育科目有所不同,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更加注重教育过程中的综合性。高校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综合体,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过去分散的课程设置、零碎的知识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主体脉络,更加牢固的掌握艺术知识。公共艺术教教育体系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规划与合理组织的教育模式,目的是将各个艺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加强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可行性。这一模式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习的情趣爱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保证了学习的质量与速度,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虽然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将各个艺术学科综合起来,但是并没有抹杀他们的独立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是将各个艺术学科的终结目标进行归纳与统一,保证了艺术学科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与一致性,将原本分散的艺术教学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这就减小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科研活动、课程安排、教学质量检验时的难度。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各个艺术学科与综合艺术课程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在各个艺术学科的学习中牢固的掌握各种艺术技术知识,初步掌握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又能在综合课程中学会艺术赏析的手段,提高自己艺术赏析的能力与水平,最终达到陶冶自身艺术情操,增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做好知识层次的科学交叉,将公共艺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地集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的设计学习方案与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到艺术知识。
三、结语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个人层面上来说,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人修养的完善,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我国文化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国俊.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1)
[2]陈静.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程征明.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唐玲(1981~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及公共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1.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 2.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项目编号 (11YBA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