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194
  • 肖徽圈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讲授中存在的教师为主体、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适用于由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换的课程。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主张是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它是指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完整任务,学习基本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整体思路为:在某一课程的教学中,依据大纲要求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针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设计能涵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多个阶段性的任务,通过任务之间的知识递增、内容互补、难度和全面性的不断提高,使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同任务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1 在新授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新授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数学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始终置学生于主动学习的境地,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能让学生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探究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在中職《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我们可依据已学习的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点的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置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归纳。

      观察图7-20,向量[OA=(5,3)],[OP=(3,0)],[OM=OA][+OP][=(8,3)],可以看到,两个向量和的坐标恰好是这两个向量对应坐标的和。

      任务资料一:

      根据上图归纳出平面向量的和的坐标如何表示: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x1,y1)],[b=(x2,y2)],则

      [a+b=(x1i+y1j)+(x2i+y2j)]

      [=(x1+x2)i+(y1+y2)j].

      所以

      [a+b=(x1+x2,y1+y2)].

      任务资料二:

      由加法的坐标表示能否得出减法和数乘的坐标表示?

      [a-b=(x1-x2,y1-y2)]

      [λa=(λx1,λy1)]

      要求学生利用任务资料一、二所给的信息,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出任意一个平面向量。

      任务2:猜测平面向量加法的坐标表示并证明。

      任务3:猜测平面向量的减法的坐标表示并证明。

      任务4:猜测平面向量的数乘的坐标表示并证明。

      本例中,四个任务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很好的辅助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的自我构建.若是去掉任务1,学生就不能条理清晰的完成下面的任务,若由任务1直接过渡到任务4,则会使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较大跨度,偏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上产生了断层,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对任务4失去信心,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3.2 在活动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一些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活动课或课题学习,这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既密切联系本章知识,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对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当重要.而许多教师并不是很认真的对待活动课,有的以自己讲代替学生活动,有的干脆就跳过不讲,错失发展学生能力的好机会.在活动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在“学数学”与“用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增强学习的信心,能更好的发挥活动课的功效.

      案例: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这一节的活动课.教师若以讲述代替活动,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使学生去了宝贵的动手实践机会,更是丧失了弥足珍贵的使学生亲近数学、改变数学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机会,背离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可在准备好教具的情况下,用“任务驱动”法将本节内容的教学设置为几个小任务与反思,让学生在实验中完成任务,在反思中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任务设置及意图如表1。

      [教师设置学习任务\&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任务1查阅收集资料\&上网或上图书馆.\&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任务2.访问有经验的学者、老师、数学史家等\&推荐附近著名的数学学者\&沟通能力,获取知识.\&任务3.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不同时期、不同数学家对函数的定义\&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任务4.交流完成任务感想,小结收获.\&从任务内容、完成方法、所学知识等方面小结.\&教师完善,让学生明白数学实验的重要性.\&]

      表1

      事实证明,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强于教师“一言当”式的教学模式以通过这次实习作业,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再者,通过对数学家的了解,感受数学家的精神,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施过程中更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特征,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

      [2]史晓央.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3]周文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本文标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4764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