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让数学课堂简约有效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697
  • 李建生

      摘 要: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把握有效的学习起点;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板书设计;促进有效的数学思维;重视有效的情感体验,才能让数学课堂达到简约有效的境界。

      关键词:简约;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电教演示等教学方法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注入了全新的气息。然而,作为数学教师,冷静面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让数学课堂简约而有效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把握有效的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包括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由于现实起点基于学生,因此把握现实起点是重点,关键要认真研读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什么?哪些知识已经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能够独立学会?怎样组织更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会?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怎样的合作方式更有效?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传授,怎样的点拨、引导和传授是依托学习起点的?

      如:“圆柱的体积”一课,从学习内容看逻辑起点应该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认真研读教材后发现圆面积公式推导所用的转化策略也是学习的逻辑起点。因此,教学之前我从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设疑:我们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形体来求体积?你是怎么想的?

      探究:怎样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你是怎样想到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哪些方面没有发生变化呢?小结:你认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应该是怎样的?

      应用: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这次教学尝试落实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

      1.探究的内容。课堂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丰富又简约有效,有“骨”也有“肉”。以“倒数的认识”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来自学生的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老师把握住三个核心问题,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学生的探究就会得心应手。

      2.探究的情景。很多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创设探究情境时不能只看表面的花俏,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而是要用务实的目光去审视教学情境,削枝留杆,精兵简政,简化情境中非教学因素,让探究情境由俏变实。

      3.探究的空间。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的自由发展,决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该对其发现作任何预设的圈套。”这是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最好诠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才能使探究更加有效。

      4.探究的结论。探究的过程就好比是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因此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结论应宽松些,只要能达到说明探究的目的即可。只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得到的探究结论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同。如圆的周长中圆周率的得出,学生要进行动手操作、测量、计算才能得到。

      三、促进有效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减教学环节,减少无关干扰,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之路。

      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

      (1)出示4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说说是谁的?

      (2)出示8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3)出示1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4)观察比较:同样是,为什么它们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上述教学,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思维素材、思维方法、思维目标的一致性来展开,大大缩短了学生思维途径,提高了思维效益。整段教学简洁明快,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实现了简便与高效的有机融合。

      四、重视有效的情感体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有效的情感体验。

      总之,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有效的学习起点;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板书设计;促进有效的数学思维;重视有效的情感体验,才能让数学课堂达到简约有效的境界。endprint

      本文标题:让数学课堂简约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5430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