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
◆摘? 要:新课改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应当保持与时代的契合,全面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为教育导向,注重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深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升趣味性,为生物学科教学增添更多亮点,同时也营造出更多的科技感,丰富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体验,从而更高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跃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属于自然科学,揭示着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相较于初中生物教学,其内容更侧重于微观和抽象,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适应,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也推陈出新,借助创新教学方式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使学习兴趣陡然增加,全新的教学方式则可赋予了学生学习驱动力。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着眼于创新,通过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效率的提升带来助力。
一、善用网络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体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将生物课堂活化为一种乐趣课堂,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纵观当前教育教学格局,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向信息技术靠拢,以寻求更多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契合,便于学生的接纳和理解,由此应利用对网络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赋予生物课堂更丰富的色彩,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的“DNA分子的结构”教学中,教师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为,建立若干个生物学习互助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网络搜集有关DNA介绍的素材,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课堂教学时,教师则同样利用网络所搜集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生动地展现出DNA的微观世界,如DNA的双螺旋结构、DNA遗传物质思维导图、著名的DNA科学实验等,通过各类素材的衔接利用,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沃森与克里克的实验,提出“碱基排在螺旋外侧,还是螺旋内侧?”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阅读寻找答案,最终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
二、借助flash模拟教学,展现生物微观世界
信息时代涵盖了诸多技术领域,其中的flash动画可谓耳熟能详,它的特点在于能够生动立体地展现设计构想,将抽象事物直观地呈现出来。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抽象性,如果沿用传统的理论传导,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利用flash动画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生物原理的抽象性与生物现象的直观性,如同一把教学的双刃剑,既好实现有效融合,也要把握好距离,以此呈现更加完美的生物现象,而flash动画强大的处理功能,恰好能够将两者更好地组合,使漫长的生物变化浓缩为短暂的现象,即保持了真实性,又体现了原理性,能够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增强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讲授时,教师可以借助flash动画的方式,从不同的纬度制作动画讲解相关内容。如生长素在植物某部位的作用机理上,无论是抑制还是促进,均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差别。而利用flash的模拟功能,则可以通过模拟还原,生动直观地展现其变化过程,同时还可利用flash模拟实验,包括植物的扦插繁殖、葡萄落花落果、番茄植株授粉等,再现生长素使用后的变化,以此来解释生长素作用和双重性。事实上,利用flash动画模拟的新用法,不仅挖掘了技术的教学潜力,更让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迎刃而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点拨与启发,同样被赋予了新的探究兴趣。
三、展现微课应用魅力,提升生物实验趣味
微课属于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教学形式,其优势在于利用短、精、活的视频,将各类教学重点进行一一讲解,将相关的知识点化整为零,再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思维衔接,最终达到整合的教学目标,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生物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借助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产生极佳地契合性,使抽象而陌生地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根据内容制定相应的主题,使之具备极强的针对性,为学生带来不拘一格的教学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实验中,为突破生物实验的局限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课将实验“屏幕化”,将细胞切片的情况用微课,以动态操作和讲解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传递给学生,以更直观地观察细胞的结构。除此以外,利用微课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过程,帮助其将实验步骤进行分解细化,以便帮助其理解和操作,改变了传统实验中口述的窘境。由此可见,借助微课对生物实验的整合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扭转实验教学局限,使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完美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赋予生物实验教学以强大驱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乐趣,应当成为当前的主要课题。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便是一切的开端,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不断融合创新理念与教学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生物中的微观世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漫漫.基于信息技术视域的高中生物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8(31):185-185.
[2]王增彬.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