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情日记校园纪事
日记内容页

打破美国封锁的这所大学,才是华为的底气

  • 作者: 西楼淡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07-20
  • 阅读154
  •   什么是EDA?是“芯片之母”,不是有這么一句话吗:“谁掌握了EDA,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主导权。”

      美国正是利用自己的芯片霸权,紧紧地卡住中国的脖子。

      这群少年不服气,硬生生掰开一道口子。

      这群少年就像是身后华中科技大学的缩影。

      华科有多低调呢?

      武汉明明有两个985高校。可一旦出了湖北省,武大依旧是那个武大,但华科没有一点985的牌面。

      顶着650分的高分才能上的大学,还要和亲戚解释,自己读的不是三本。

      可就是这样的大学,在2020中国最好大学中排名第七,2020世界大学CS榜第八名,软科排名位列第八。

      中美贸易战里与美国硬杠的两大巨头——海康威视三个创始人是华科的,华为两个轮值CEO,也是华科的。

      这里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武汉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一个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几乎撑起了武汉大半个光电子产业,从这里出来的年轻人,打造了中国光谷。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造中心,攻克了不知多少“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18位两院院士,13位学者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5个学科上榜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即便是工科院校被人诟病的人文社科,在这里也丝毫不逊于人。

      新闻传播学是华科的骄傲,被评为A类学科,同时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哲学都是高手云集、人才辈出。

      1994年开办的人文讲座,邀请各界大佬传授绝学,现在已经办到了2000多期。在最火爆的时候,学生连走廊台阶都挤不进去。但华科从来不说,只是默默做事。

      就像同济医学院(注:这可是华科的)出来的吴孟超先生一样。直到96岁,依然在为病人做手术。医院为了他的名誉和身体,尽量少给他安排手术。但他会像孩子一样闹意见,手术的数量太少了。

      “其实我动作快,一会就好了,一个礼拜两三台有什么关系。”

      即便已经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也不愿做庙堂中的神,而要奔忙在手术台上,他已经握过16000多名肝胆患者的手。

      他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同济医学院一直是华科的王牌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院附属的协和医院与同济医院,累计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接近5000人。

      3。4万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坚守在15000张病床旁边。但是这些,华科就是不说。

      这样低调的学校,就像小说里少年升级打怪的修炼之地。

      大气,隐逸,高手云集。

      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

      占地7000多亩,比武大校园大1/3。

      什么概念呢?

      你坐了五站地铁,只是从华科西边跑到了华科东边。

      因此武汉地铁二号线就成了华科的最牛校车。

      三月玉兰花开,九月丹桂甜香,一年四季都望不到头的法国梧桐。与这些美景相比,华科的建筑就老实多了。

      再看华科,所有的楼房都是四四方方的。

      教学楼、宿舍、食堂,全都是按东南西北和一二三四排列命名,不张扬,不花哨。

      主干道也是横平竖直,规规整整,没有多少弯弯绕绕。

      简直就是强迫症的福音。

      这里的建筑,就和工科生的性格一样,两个字,务实。

      东九教学楼,曾是全亚洲最大教学楼,能容纳2万人同时上课。

      西十二教学楼,现在的亚洲第三大教学楼,甭管你在这里读书多少年,都有可能迷路。

      每天,你都能看到无数华科人进出这两大教学楼。

      穿着运动鞋,背着双肩包,手上提着保温杯。

      微积分,是他们早起的动力。

      牛顿、莱布尼兹、傅立叶、拉格朗日,是他们梦里的情人。

      交一份学费,上两个人的课,写三个人的作业,做四个人的实验。

      屠龙少年,从森林出发。

      因此,低调的华科只相信两个字:修炼。没有谁能够王霸之气一抖,就学会绝世武功。

      在这里,挂科率30%,每学期需要修30个左右学分。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这里的加权特别难刷。

      一门课,从大二一直考到大四,甚至毕业了还要回来考。

      学得不好,可是真的会本科变成专科的。任你百般求情,任你平时和老师再熟,任你家长亲自出面,这里的老师也从不放一马。

      所以学生们在图书馆刷,在24小时的便利店刷,在紫菘学生活动中心刷,坐着刷,走着刷,躺着也刷。大学四年的沉淀,他们早已不是那个稚嫩的自我了。

      互联网江湖一直有着“华科系”的传说。微信、脸萌、Faceu、PPTV、罗辑思维……这些都诞生于华科人手中。

      华为1/4的高管来自这里。以至于华为曾高调宣布:“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在这里毕业,你往往会获得十次以上的面试机会,收割一个又一个大厂的offer,最后“艰难”地选择其中一个。

      根据QS2020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华科位于中国大陆上榜高校第七名,在雇主与学生关系这一指标中,排名世界第一。平均本科生签约月薪达9448.85元。

      所以华科男一度成为婚姻市场里的香饽饽。

      当然少年的武艺不仅可以用来创业,还可以用来屠龙。

      比如,80后王硕威。

      22岁刚毕业,他就被选拔进入神秘的701所。25岁就打造航母,攻克世界级难题,32岁成为航母总师,直到2018年,大家才知道他的故事。作为大国重器科研人,他的曝光率很低,网络上甚至搜不到他的姓名。他是一个低调到尘埃里的人,如归隐森林般钻研科学,偶尔绽放出烟火,也只是微微一笑,接着埋头苦干。

      正如千千万万奋战在航天、医疗、物理领域的华科人。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生太过单调。没有风花雪月,没有浪漫主义。

      但踏实自有踏实的可爱。

      在他们眼中,卸掉祖国脖子上的枷锁,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

      本文标题:打破美国封锁的这所大学,才是华为的底气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diary/19709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