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朋友曾提起过,他们家有一张桌,长形的,材质很好,简单朴拙。这张桌真正用到了极致,吃饭、小孩做作业、大人阅读、做手工,还可以喝茶闲聊。她说,她家最贵的家具是那张桌子,利用率最高的也是那张桌子,好东西才经得起时间和使用,人和物都有了某种交融和渗透,少即…[浏览全文]
上次回家吃饭时,老妈一直给我夹菜,我感动的说:“不用了,夹给爸爸吧。”我爸立刻说:“我不吃昨天的剩菜。”我:“……”全是头发!全家都是你掉的头发!哎!床上那坨!还能成个人形站起来吗?朋友的妈妈发了朋友圈:有一种幸福叫,闺女终于要开学滚蛋了。…[浏览全文]
前段时间,我和闺蜜吃饭,聊到共同好友L。闺蜜说,L如何如何厉害。而我从未耳闻,问她听谁说的。闺蜜说,她发了朋友圈呀。我有点纳闷儿,还以为是我看漏了朋友圈。等餐期间,我点开了L的朋友圈,发现真的没有这一条。闺蜜也纳闷儿,说可能是删了吧,然后用自己手机打开了L…[浏览全文]
前两天我和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听说“有钱人都会贷款买奔驰”。为什么呢?因为奔驰的车贷利率是4%,可如果他们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每年的收益率超过15%。也就是说,这些有钱人没有必要用收益率超过15%的钱去买车。听到这里,我再次感到有钱和善于用钱是两回事。当然…[浏览全文]
第一类人,靠社交赚钱在中国,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人脉”二字,曾经一度让人认为只要有人脉,就无所不能。所以出现了一轮社交网络的加好友狂潮,之后又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反人脉理论,说人脉只与你本身的生活地位有关,你所谓的社交都是无效社交。这两种理论其实都有道理,因为…[浏览全文]
说到low这个话题,我必须得说一句:使用一些超出你经济实力范围的名牌单品,记住,是名牌单品,极有可能让你的气质瞬间变low!假设你背一款两万块钱的包包,走在街上一定会提升自信吗?也有可能是开始担心“我这双两百块的鞋子会不会显得很低档?我这身淘宝仿款的衣服会…[浏览全文]
某天偶然进入一个常给别人点赞的熟人的页面,发现她的朋友圈只有一条横线——这是屏蔽的意思吧?印象中她从未发过朋友圈,以为她是没有动用这个设置,但页面出现的是横线,并非完全不显示相册的那种。先前有朋友跟我科普过这两者的区别,横线就是屏蔽了。我略微有点吃惊,不爽…[浏览全文]
牙医说下个月我就可以摘掉牙套了。真是一个好消息,摘掉牙套,意味着我这两年的磨难总算熬出了头。自两年前,我戴上牙套(可谓酷刑),我的生活也随牙齿一点点改变。有时松,有时紧,有时候痛得龇牙咧嘴,有时候因为一颗水果糖而被甜得喜笑颜开。现在得知可以摘掉牙套后,竟有…[浏览全文]
汪曾在小说《钓鱼的医生》里写一位吃货:钓鱼时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一口小锅,提盒里盛了葱姜作料,还有一瓶酒,看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儿,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浏览全文]
昵称在爱情中究竟有多重要?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7.51%的女性渴望给对方取绰号或希望他以昵称称呼自己,可见在大多数女性心里,没有昵称的爱情是不科学的。汪峰发表新歌时,章子怡称他为“MyMusicKing”,后来章子怡获金马影后,汪峰回敬以“MyQu…[浏览全文]
小时候祖母糊窗户时说过,“针壮(粗)的眼眼(窟窿)牛的风”。小口小洞小缝窟窿之类,是风的通道,也是防风中应当缝补堵塞的对象。防风林、防风墙的功能,在于阻止风的通过。窟窿多了,防风的效果也就差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一些与思维定式相对立的观念、理念,一些与传…[浏览全文]
01每年高考结束后,总能在社会新闻上读到一出出悲剧。这林林总总的故事,听上去各不相同,内在的原因却惊人地相似。每个不幸的考生背后都有一个情绪失控的家庭。达州小斯最终选择了投河。此前他在社交工具上发表了很多死亡预言,吐露了各种轻生的愿望。他在留给世界最后的话…[浏览全文]
几年前美国的《FastCompany》刊出一篇很有趣的长文,它是在讲,以这世纪最新的趋势,可叫作——“流动世代”(GenerationFlux)。他还给了一个简称,叫“GenFlux”。什么是“流动世代”?这是一个新的世代,它的标记就是“动荡”——这个世代…[浏览全文]
由胖变瘦的女人最了解世间冷暖。我访问过几个体重减了大半的女孩,经验都很类似。她们大约从小学四五年级以后开始胖,被称为“大馒头”“恐龙”“金字塔”“大象”……不知遭受多少侮辱,成长过程中只能暗恋别人,永远不能表白。有位从九十公斤胖妹变成四十八公斤美人儿的女孩…[浏览全文]
对互联网这一代人来说,都不免有一个隐忧。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之后,那些微信、QQ、微博这些劳什子该怎么办?于是就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2015年11月,广州一位陈阿姨的老伴辞世,老伴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大量风景照。当陈阿姨想打开老伴的微信下载照片时,却因为不知道密…[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