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鲍鱼,我听过的最传奇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哑巴,一直在一个餐厅门口乞讨,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也帮餐厅老板写写菜牌,做点杂活儿。就这么过了一两年,老板觉得哑巴是个老实人,就把哑巴招到餐厅里去做员工。当了餐厅员工的哑巴突然说起话来,原来他不是哑巴,只是迫…[浏览全文]
在台湾交换学习那半年,我常去宿舍旁的一家红豆饼摊位买小吃。我爱去的那家,是三个男人共同经营的:阿公、爸爸、儿子。阿公负责翻烤外圈,让它维持脆而不焦的口感,爸爸搅拌制作着不同的馅料:奶油、芋头、红豆,儿子正当壮年,用沉重的木勺子,把一口口馅料涂抹均匀。买得多…[浏览全文]
如果仅仅跟韩国人吃饭,那只是客套的礼节,喝酒才是了解韩国人真实心理和行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韩国人的“专地专用”体现在吃饭有吃饭的地儿,喝酒有喝酒的去处。刚开始我很害怕跟韩国人一起吃饭,因为同时用筷子、勺子令我很不习惯,后来我留意观察了一下,韩国人吃饭时…[浏览全文]
我喜欢那些在文字中表达对衣裳喜悦,乃至沉迷的女作家。比如香港时装专栏作者黎坚惠,佩服她,是因为她曾连续20年,每天自拍“是日装扮”,并终于集结成书。又比如日本时尚畅销书作家林真理子,佩服她,也是因为她20年如一日地对于新款爱马仕铂金包和“当季新装”的恋恋痴…[浏览全文]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只要去餐厅吃饭,无论是多么便宜的小酒馆,她都会穿上晚礼服,所以特别显眼。而且,她一定会跟店员搭话。吃完一道菜之后,她还会跟店员说:“我想谢谢老板。”让店员把店长或主厨叫来。然后,她就会忽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说:“真是太好吃了!我还是头一次吃到…[浏览全文]
对于现代的都市人而言,“食物”早就不是解决饥饿的工具,而是疏解压力,联络感情的一大支柱。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越高级的餐厅,食物似乎就越美味,你也心甘情愿掏更多的钱?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的教授斯彭斯发现,这其实跟食物没有太大关系。在我们用餐时,与谁一起,食物…[浏览全文]
虽说“背脊向天人所食”,中国什么也可以入馔。但有时奇奇怪怪的菜式,不知道材料还好,知道了,甚困惑,吃不吃?一回朋友请喝一锅羹汤,鱼云、虾仁、瘦肉、笋片、叉烧、蛋花……鱼云羹鲜美,中间有些颜色相当深的块状物,不是云耳,又不是冬菇,一层略脆的皮,里头是腴滑的脂…[浏览全文]
换了新手机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跑步专用的臂带,于是好几个晚上出门夜跑,都没带手机。放在一个月前,这绝对不可思议,那是微信运动斗得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最疯狂的一次,我和朋友零点之后从三里屯走到长安街,足足10公里,到了晚上继续走,21点左右终于收工喝一杯。本以…[浏览全文]
中年以后的吴秀波有个习惯,他出行从来不坐飞机,简直唯恐避之不及,甚至高铁都不坐,2010年《黎明之前》大获成功,请吴秀波的各种活动纷至沓来,可吴秀波开始恐机,越来越严重:“一上飞机就害怕,飞机一晃就疯了。那时候我们家父母、老婆、俩孩子都靠我一人的收入养活,…[浏览全文]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男,一个女,两位刚好是一对情侣。我和两位都蛮好的,所以,平常在脸书上,两位都会和我聊天。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譬如,上次他们俩刚从泰国玩五天回来,我问女的,玩得怎样啊?“还不错哦,特别是曼谷的路边摊!”女性朋友说,“我们每天都要吃一碗泰式…[浏览全文]
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有钱人”的皮夹,几乎都整理得干净整齐。除了现金,只放“今天确实会用到的东西”,绝对看不到“也许会用到”“放了比较安心”这类定义模糊的东西。那么,应该整理到哪种程度呢?我打算进行一项挑战,那就是“一皮夹,一张卡”。皮夹里除了现金之外,…[浏览全文]
因为基因突变的缘故,让我从小得了一种世界性的罕见疾病,叫作成骨不全症。我的父母带着我在全国求医。在一家医院里,我的求生欲望彻底被打破了。医生看了我的片子,医生说:“做脊椎的手术,是腿、胳膊,你过去所经受的那些手术难度的一千倍!稍有不慎,你会失去整条生命!”…[浏览全文]
《滚蛋吧!肿瘤君》自8月13日上映,截至8月31日,已经轻松拿下了4.9亿元的票房。而根据自己真实经历改编的原著漫画作者熊顿离世也快三年了。观众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之余,惊诧地看到: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女生竟然还可以如此乐观。导演也曾说:熊顿是平凡生活的超级…[浏览全文]
家里空调坏了,维修工是山东莘县人。我套近乎说:“张海迪那个县嘛。”小伙子警惕地看了我一眼,说:“张海迪是我们县的,不过今天除了维修费还要收您上门费的哦。”我笑着说:“我不光知道张海迪,还有个莘县朋友,在淮扬府做大厨,茨菇红烧肉和虾子阳春面做得一绝,是我见过…[浏览全文]
《桂苑丛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时,润州甘露寺有一位僧人道行很高,在江左一带颇有名望。宰相李德裕查访江左期间,经常与他结伴同游。卸任返京时,李德裕将一根方竹手杖留赠给高僧作纪念。这种方竹产自大宛国,坚实而正方,节眼须牙,四面相对而生,实为稀有之品,是李德…[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