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一下雪,拍汉服写真的人从午门排到神武门,紫禁城的地方也快不够用了。公园里的银杏叶一变黄,穿汉服的小姐姐就自觉长在枝头上。不过汉服再热,也快满足不了年轻人的国潮胃口。2021年的“双十一”,00后购买笔墨纸砚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年轻人对国潮的…[浏览全文]
关于有晚睡强迫症这件事,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迹可循,甚至极有可能是从我妈妈那里继承来的。尽管她始终不承认,但我对熬夜的记忆就是从和她每晚十点准时打开电视,聚精会神追看“海外剧场”开始的。那时我刚上小学,对熬夜没概念,况且一家三口里两个是夜猫子,反而觉得早睡早…[浏览全文]
2021年11月12日,天津交通广播《红绿灯》播出时,闹了这么一出事故:本来一男一女俩主持人,聊的话题是“北京是不是美食荒漠”,中途跟听众互动,让大家举例说说北京有什么好吃的。结果俩主持人为了“乾隆白菜能不能代表北京美食”吵吵起来了,男主持人急眼了,大吼一…[浏览全文]
有没有感觉,你窝在独居小屋里,抱着手机蹲守李佳琦直播间的状态,像极了当年爸妈坐在沙发上,被电视机里“八心八箭只要998”勾去了魂儿的模样?你趴在床上看《英雄联盟》总决赛直播,那时的爸爸坐在客厅里握紧遥控器,力保CCTV5;你一边做饭一边听主播唱歌聊天,那时…[浏览全文]
近日,“购物车分享功能上线”冲上热搜,这背后是2021年天猫双11上线的新功能:人们可以将购物车里的好物进行一键分享,既可以叫闺蜜好友一起来“薅羊毛”,也可以召唤爱人、家人来买单。购物衍生的新玩法,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从2021年10月27日起,淘…[浏览全文]
这个冬天又迎来了全国大降温。东西南北取暖的方式千千万万,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吃!冬日在贵州,对降温最大的尊重就是:裹大衣出门,瑟瑟发抖步行100米左右,点上一碗羊肉粉护体。虽然都说“羊得在北方吃”,但在阴冷寒湿的冬季,很多贵州人的命是羊肉粉给的。中午吃火锅一…[浏览全文]
先下结论:中华第一神菜,非番茄炒蛋莫属。要知道,春晚上的饺子南方同学不感冒,广东人的烧鸭东北朋友吃不着,江南小锅炖出来的红烧肉,搁西边都穿起来烤了。唯有番茄炒蛋,平平无奇两种食材,随手那么一切一搅一炒,就通杀了东西南北男女老少。这个漫长的宅家之春,朋友圈里…[浏览全文]
这两天,网友因为一条“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的新闻吵翻了天。女主人公王小姐,是豆瓣抠组里著名的大神,特别会“抠”,采访中提到每个月收入能存下来90。日用品靠各种优惠花费极低,一整年买衣服不超过一百块。才32岁,在南京攒下了两套房子。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太极…[浏览全文]
從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工作与生活是一体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在工作,所以我觉得,都很重要。工作分两种,一种是喜欢的工作,一种是不喜欢的工作。生活也分两种,一种是喜欢的生活,一种是被动的生活。所以,人要做自己的主人。生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工作,做自己喜欢的…[浏览全文]
有一位朋友正在西藏旅行,从拉萨自驾到冈仁波齐转山的途中,我看她和伙伴把车停在草原上,在地上支起小桌子,几个人坐在那里喝茶。在城市,她就是一个茶爱好者,现在整个草原都变成了她的茶室。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这并不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要携带烧水的设备,还…[浏览全文]
90后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钱花到哪里,就意味着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选择里,藏着90后的精神需求,也映照了他们的理想生活方式与现实的矛盾。如同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写:“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能成为什么?几乎是一切。”北京王府…[浏览全文]
排队,毫无疑问的假期公敌。站在过山车看不到尽头的排队队伍里,我的大脑已经宕机了。在这之前,其他项目的排队已经耗费了我四个半小时。在人群蒸腾的热气、永无停息的喧闹里,恍惚之中,我仿佛看到虚空中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在向我招手。他说他是排队之神,我一听,“友好”地表…[浏览全文]
狗子长大后,考虑到它的社交需求,我们辗转联系上了组织——遛狗大队。虽说是组织,但它本身并没有管理结构,只是住在同區的养狗年轻人之间松散的联结。通常是在每个加班后的晚上,大家互相鼓劲,催促彼此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精神百倍的狗子到某个偏僻的公园或者广场碰头。一…[浏览全文]
即刻的满足感,触手可得当我们走进超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满满当当的货架,无数花花绿绿的商品等待我们走近、打开。当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不管我们上一秒在想什么,在这一秒,我们都很难不把注意力投入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满满当当的货架、整齐排列的商品很容易引起强迫症患者…[浏览全文]
当算法全面入侵生活,一群普通人,决心和看不见的系统博弈。2021年夏,夏溪和丈夫聊起婆媳相处的琐事,诸如婆婆不打招呼直接拿了钥匙来家里的行为,让她觉得没有边界。睡前,她打开某短视频APP,打算消磨下时间。手指上滑,一条关于轻松化解婆媳矛盾的视频跳出。夏溪感…[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