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127/0
    2022-11-14
  • 说到英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腐国”,紧接着肯定就是“黑暗料理”了。在英国这一年,虽然无法向大家展示“仰望星空”之类的料理界传奇,但还是可以聊聊学校食堂是怎么圈养我们的。单从配套设施上来讲,国外学校的食堂就和国内完全不一样。一般正式的canteen只供应午餐…[浏览全文]

  • 114/0
    2022-11-13
  • 正准备点一个高级、洋气、上档次的麦当劳汉堡包当晚餐,朋友圈传来了“噩耗”——麦当劳(中国)改名了!新的名字就叫——金拱门!就是这么通俗易懂,就是这么金光闪闪,自带一股“逐梦土味圈”的自信和霸气。听起来,这名字怎么那么像某个香烟牌子,跟旧上海的百乐门感觉也挺…[浏览全文]

  • 119/0
    2022-11-11
  • 算起来我和德国人一起吃过上千顿饭了,其中大部分是中午的工作餐。最早是在学校的食堂,每顿大约有三种主菜和主食自由选择,但重复率极高。另附小食,无非是一碟子沙拉或一小碗酸奶。我的德国同学无一不吃得津津有味,而我似乎只对难得出现的烤鸡和炸薯条的搭配稍感满意。有时…[浏览全文]

  • 228/0
    2022-11-03
  • 大眾美食太土了。作为时髦人士,我坚决不把口味降落在阿大葱油饼上。什么喜茶、鲍师傅,统统都太市井、太人间烟火,一听就油腻、高糖,添加剂诸多。刚从健身房挥汗如雨出来,谁忍心吃这些?这些美食怎么会火呢?有人说这是对品质的追求,即便一只青团,也要挑一只皮最软、豆沙…[浏览全文]

  • 168/0
    2022-11-03
  • 主角是美国女孩HannahMiller,她从小和家人跨越六大洲,去过的地方数都数不过来,听过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她却写了一篇博文,谈论“环球旅行学习如何毁了我的童年”!原来,这种成长方式看似自由自在,充满新鲜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1:曾经沧海难为水和同…[浏览全文]

  • 492/0
    2022-11-03
  • 在北京待的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手上有了越来越多的一元纸币,和一百元纸币一样,通过它们的厚度来“鼓舞”你的钱包。如果你在北京付钱用了一元硬币,不少小商小贩的面部“表情肌”就会开始僵硬,有的就会很明确地告诉你:“不收硬币,有没有纸币?”有的即便收了,也会把硬币…[浏览全文]

  • 225/0
    2022-11-03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一只叫Pakize的猫,每天都会在银行的ATM门口,用这姿态等人给它买小鱼干。如果等不到小鱼干,它一整天都不下来,就是这么任性。这里还有一只叫Tombili的猫,平时喜欢倚靠在街边慵…[浏览全文]

  • 136/0
    2022-11-02
  •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喜欢一个城市。反正对我这种超级吃货来说,喜欢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理由,它好吃。全世界最好吃的城市是哪一个?当然是成都。实不相瞒,我打出“成都”两个字的同时,就咽了两次口水。成都不是一个城市,它是一个食物。成都到底有多好吃呢?这么说吧,有一次我…[浏览全文]

  • 146/0
    2022-11-02
  • “在印度,城里的年轻人手里都有一部小米手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修读食物人类学的博士研究生、第二代印度移民慕爱珍说,“他们也很喜欢在用餐前拿手机对着食物拍拍拍,但并非所有好吃的都发到Facebook、Twitter或微信朋友圈——是的,他们也会用微信。”照片…[浏览全文]

  • 293/0
    2022-11-02
  • 初到德国时,发现这里的河呀湖呀,虽然风景如画,但见不到人钓鱼。“有爱钓鱼的德国人吗?”我问朋友。“钓鱼?你考到钓鱼证了吗?”什么?钓鱼证?你疯了?然而这竟然不是玩笑!虽然德国每个省对钓鱼证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大致规则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在德国钓鱼,必须有钓鱼证…[浏览全文]

  • 113/0
    2022-11-02
  • 硅谷久负盛名,有“高新科技的摇篮”之称,却不像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网上的硅谷旅游攻略只“建议游玩2~3个小时”。想来是因为,那个“摇篮”并没有可看见的外观,而如果只是慕名去几家大牌公司门口张望几眼,那倒确实无须太多时间。去年夏天,我们夫妇与人结伴赴美做了…[浏览全文]

  • 122/0
    2022-11-02
  • 前两周我去东京的美国大使馆面签。那天我起了个大早,还精心打扮得文雅清秀。当我长裙飘飘地走进大使馆,首先要过安检。安检员是一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日本小哥,还非常不羁地在脑后扎了个小辫子。小哥把我们几个人排成一列,检查手提包并要求我们当着他的面把手机的WiFi和蓝…[浏览全文]

  • 157/0
    2022-10-25
  • 我们大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偏偏黄毛绿眼的老外不能体会,到底是少了5000年的文化积淀。然而为了与他们和平共处,我们也需要知己知彼。我潜伏海外多年,渐渐摸清了他们饭桌上的雷区。老外——主要指欧美人士,选择食物简单明了,爱恨分明。爱吃的牛排意面可以天天吃,不能接…[浏览全文]

  • 194/0
    2022-10-24
  • 走进日本医院,你会大吃一惊,感到自己走进了一家宾馆,光洁平展的地板,五彩缤纷的墙壁,候诊室的坐椅犹如豪华沙发。楼内还设有精巧的咖啡店和食品店。医护人员并不全穿白大衣,有的穿著粉红、淡绿、浅蓝的衣服,甚至穿着花衬衫。最令我惊讶的是,闻不到一点点消毒水的味道,…[浏览全文]

  • 362/0
    2022-10-20
  • “鞋子擦得干干净净,内心也变得干干净净。”不久前的NHK早间新闻,专题报道了东京“最后的擦鞋人”——85岁的中村幸子。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7点,幸子45年来风雨无阻,按时出现在新桥附近的路邊,以正坐的姿势,为行人擦皮鞋,擦一双鞋收费500日元。幸子擦得讲究…[浏览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游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