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118/0
    2022-05-28
  • 当你被迫给猫铲屎时,一群人正走过草地青青,跨过流水淙淙,登雪山,过溜索,到处找屎铲。他们想找到这样一种粪便:大小、形状与红薯相近,表面闪着绿色的光泽,轻轻掰开,能闻到一股竹叶的清香。如果幸运,遇到还冒着热气的,他们会激动得扑上去!不错,这就是传说中“最香的…[浏览全文]

  • 123/0
    2022-05-28
  • 我拖着雪橇车,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徒步穿行于极端严寒、荒无人烟的“白色沙漠”。这是我在南极徒步的第56天,海拔3000米偏高,走起来有点气喘。地平线完全没有起伏,天是湛蓝的,严丝合缝地扣在地面上。太阳悬挂在天空45°角的位置,在头顶转一圈就是一天。呼出的热…[浏览全文]

  • 113/0
    2022-05-28
  • 日本人当年很重视IT。1981年,日本人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第五代计算机的计划。日本财政拨款8.5亿美元,开始进行这个计划,一心想要超过美国人。但是最终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了?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这种生生死死的自然节奏,日本人顽固地不去遵守。美国人是怎么搞IT革命…[浏览全文]

  • 117/0
    2022-05-28
  • “挺刮”在上海方言中,除了形容某物外貌平整亮丽外,更多意为高品质和一流水平:“这只生活做得挺刮的”“这份履历秀出来挺刮的”“这身行头挺刮的”“他一口英文挺刮的”……上海人特别讲求衣着挺刮,这与上海百年白领历史的深沉积淀有关——老上海不要讲洋行职员,就是一个…[浏览全文]

  • 111/0
    2022-05-27
  • 斐利贝和我来到了老挝。我们从泰国北部乘坐航班,飞往古城琅勃拉邦。从天上望去,地上是连绵不绝的险峻的大山,覆盖着青翠的森林,一座挨着一座,仿佛被冰封住的绿色波浪。当地的机场看上去像一个美国小镇的邮局。我们雇了一辆人力车,带我们进入琅勃拉邦城。这座城市就像一座…[浏览全文]

  • 126/0
    2022-05-27
  • 塞伦盖蒂草原上,一匹母斑马死了,躺在荒草丛中。小斑马不理解母斑马为什么躺着一动不动。望着,嗅着,触碰,走开,回转。斑马群渐渐远去,只剩下它们两个。它不时跳奔几下,想用惯常的活泼可爱唤醒母斑马,但母斑马始终一动不动。小斑马便烦躁起来,用小脑袋顶母斑马,还用小…[浏览全文]

  • 110/0
    2022-05-26
  • 我刚到伯克利的时候,最不能理解的一点,是美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残疾人。我说的残疾人,可不是《风中奇缘》里九爷那样玉树临风、才智双全,高位瘫痪却丝毫不影响“放电”,坐着轮椅照样电倒一街女生的残疾人。我所见过的大多数残疾人,坦白说,都非常可怕。他们也坐着轮椅,在感…[浏览全文]

  • 117/0
    2022-05-26
  • 最近去香港,在当地朋友家吃了一顿饭。伯母为请客,特地买来了比平时好点的材料。朋友告诉我说:芹菜是澳大利亚的,苹果是新西兰的,还有橙子是美国的……听着我不禁吃惊,因为我们在日本买菜吃菜,大家都尽量买国产的。如今的日本人普遍认为:越近的产地来的食品越可靠。所以…[浏览全文]

  • 112/0
    2022-05-25
  • 一位旅居法国一个月的朋友,回来谈了自己的一席感触,她说,法国人的业余生活很忙,忙着整花园、烘点心、逛市集,孩子玩孩子的,成人忙成人的,各取所需,很家常。她说,国内的很多人休闲都得高大上,非得去个什么地方才算休闲。我们探讨一个生活常态的东西,我说大凡一个东西…[浏览全文]

  • 224/0
    2022-05-25
  •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记者会上表示,这堪称一次“超级国事访问”。说是“超级”,除了因双方就一些重大议题作出商讨之外,也因为英方接待的规格十分之高:英女王会在皇家骑兵检阅场举行盛大欢迎仪式,一同检阅骑兵队卫队和仪仗队,之后习主席夫妇将被…[浏览全文]

  • 119/0
    2022-05-25
  • 新加坡的早餐一如进补,肉骨茶加油条,或是半生熟蛋(浇上黑酱油吃)喇沙咖央多士南洋独特咖啡,非常浓烈,充电足够一天之用,不管是中药香还是咖啡香,都能把睡魔驱逐出境。比起来,台湾清粥小菜、虱目鱼丸汤、永和豆浆烧饼油条,偏于“暖”,暖心暖胃就可,刺激不大。旅游在…[浏览全文]

  • 114/0
    2022-05-25
  • 巴尔扎克是个俗气的死胖子,每当骗到一笔预付稿费,他便迫不及待去搞花里胡哨的装饰,勾搭贵妇人。同时代的诸位都觉得他没品,甚至对他推崇不已的毛姆,也觉得他虽然故事讲得好,不过文笔差。但这并不妨碍如今你在书架上放一本他的书,客人翘大拇指:有品位!勃拉姆斯从小穷困…[浏览全文]

  • 114/0
    2022-05-24
  • 前几天见了一个朋友,聊起了西藏。他说:“我特别想去趟西藏。现世江湖混得我特别累,相信去了西藏,一定能找到一种超脱。”我大笑道:“哥们儿,别去了。没用!”很多人喜欢把旅行当作救命稻草,可谁知“救命稻草”这个词本身就是个谬论。传说它的出处有二:一是说一个人溺水…[浏览全文]

  • 123/0
    2022-05-24
  • 人生做的事,没有比吃的次数更多。鱼的种类无数,但是人一生非试不可的是河豚。当今有人研究出养殖没有毒的河豚,怕死可以由此入手。吃呀吃呀,你就会追求剧毒的。那种甜美,是不能以文字形容的。贝壳类之中,鲍鱼必食,它的肠最佳。潮州人做的炭烧响螺是一绝。片成薄片,入嘴…[浏览全文]

  • 109/0
    2022-05-24
  • 孔子整整衣裳,抓起筷子,挑起眼前的生鱼片,蘸上芥末酱,送入口中。感受鱼肉细腻地在唇齿间徘徊,芥末鲜辣地在口腔中激荡,他老人家心中不禁呐喊:啊,好吃!啊,画风好像哪里不对。不过,这的确可能是孔老夫子的真实经历。要知道,他曾郑重地叮嘱过学生们“食不厌精,脍不厌…[浏览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游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