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罗山吊罗顶上气清新,银帘落地生紫烟。奇峰绝岭叠千重,古木参天栋樑真。…[阅读全文][赞一下]
文澜江驾舟览秀文澜江,灯红酒绿放晚香。崛起新城迎远客,金滩桥下赛仙乡。…[阅读全文][赞一下]
马桥词典很有用【马桥词典】是我国著名作家韩少功在199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乡村是相当普遍的。小说展现了一段乡村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揭示了民族苦难…[阅读全文][赞一下]
王安忆和【长恨歌】王安忆是小说【长恨歌】在写作方法方面有新的创举,它不注重以时间为顺序,而是用空间来体现时间,用空间叙事手法,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刻画王琦瑶几个生活空间的转变来叙写王琦瑶一生多变的命运。作者还运用散文笔法和排比手法,来描写平凡无奇或琐碎的…[阅读全文][赞一下]
女人们的长恨歌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是我国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东方的明珠之称。从历史上看,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外国的、中国的冒险家们在上海滩上兴风作浪,耀武扬威,长大数十年。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荡條了历史…[阅读全文][赞一下]
梁晓冬和【雪城】作者梁晓冬当过几年知青,因而对知青生活和人生经历非常熟悉。在【雪城】中,作者对知青这一群体的人物形象做了具体的刻画,特别是对徐淑芳、刘大文、王志松等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徐淑芳是小说中最为光彩动人的艺术形象。她做为一名知青,经历了超人…[阅读全文][赞一下]
知青大批返雪城长期以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颇受争议的一场政治运动。1968年底,由文化大革命而引起的党内权力斗争远没结束,要修复文革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中国人民还要忍耐多年的苦难。对那些为文革付出青春和热血的青年学…[阅读全文][赞一下]
矿产资源的开发经历了几千年演变、沉淀,历经无数次工业变革,在现代科技的指导与引导下,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整体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体系。一、矿产资源分布矿产资源经历数十万年的地壳运动逐步形成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储备状况,人类从初步认识到冶炼运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阅读全文][赞一下]
惊天大案2王峻何人也?他为什么要对云南的最高当权狠下毒手?王峻系河南省内黄县人。他的家庭出身是富农,在那个年代是专政的对象。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家乡属于解放区,当时正进行土改运动,他的父亲被当地政府镇压。王峻怀着杀父之仇,用菜刀砍死了农会主席,而后“混进了…[阅读全文][赞一下]
惊天大案1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中国的文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发生了一桩惊天大案:一位“封疆大臣”在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里被刺客杀死。死者是当时担任云南省革委会主任、昆明军区第一政委的谭甫仁,一个地地道道的“云南王”。谭甫仁于一九…[阅读全文][赞一下]
反动学术权威在十年动乱中,四人帮一再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毛主席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样,广大知识分子在文革中成为革命的对象就是必然的了。文革一开始,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成了这场运动的主战场。林彪四人帮为了打击迫害广大知识分子,强行给他们…[阅读全文][赞一下]
语录歌近来,我收藏了一些毛主席语录歌曲的唱片。它那雄渾、激扬的乐曲,又一次把我带回到那狂热、激情和悲壮的年代。毛主席语录歌曲传唱于文革时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林彪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在工厂,在田间,在课堂,在营房,…[阅读全文][赞一下]
大转折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极其重要的一年。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1976年4月5日,首都北京爆发了悼念周总理、支持邓小平的“四五”运动,遭到四人帮一伙的残酷镇压。1976年7月28日零晨3时42分53秒,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死亡人数达2…[阅读全文][赞一下]
大批判1975年,四人帮利用评“水浒”之机,对周总理和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恶毒的攻击。面对四人帮一伙的攻击,邓小平大义凛然,泰然处之。邓小平在1975年9、10月间就整顿工作多次针对他的攻击时说:“这样做,无非有人说还乡团回来了,复辟了。”“…[阅读全文][赞一下]
批水浒一九七五年的下半年,政治气候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上面正在大批“教育修正主义复辟回潮”,报纸上宣传的全是这方面的內容,据说是针对邓小平什么的。下面也跟着风走,公社教育组多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又是传达中央文件,又是布置大批判,还要求学生参加,搞得人心惶惶…[阅读全文][赞一下]
实习生一九七五年九月,刚开学不久,学校来了一批实习生。文昌师范学校七六届毕业生来我们学校实习了。那时,我已经调到了总校,担任了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我班来了三位实习生,都是男的,年纪跟我差不了多少,因而非常投机。我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阅读全文][赞一下]
学演样板戏当时,我对八个样板戏是喜欢的,虽然它们的政治色彩很浓,深深地打上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烙印,但我觉得,它们的艺术水准是相当高的。我记得,当时公社【现在为镇】经常放映有关八个样板戏的电影,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赶去观看,从不断间,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阅读全文][赞一下]
难忘的时刻终生的幸福1966年11月25日,六十多万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再次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这天,气温虽然在0度左右,天气非常寒冷,但毛主席接见革命小将的喜讯,传遍四面八方,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从祖国各地云集首都的六十多万红卫兵和革…[阅读全文][赞一下]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1966年8月31日,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周总理在大会上宣布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可以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串联:“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发文进行革命大串联…[阅读全文][赞一下]
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66年11月3日,二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革命小将,自夜间起即汇集在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两侧的大道上,参加接见全国各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和毛主席的检阅。红太阳刚刚升起,红卫兵小将们就开始朗读毛主席语录和高唱毛主席语录歌曲及其他革命…[阅读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