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似水年华
文章内容页

童年二三事

  • 作者: 呆金庭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5-07-14
  • 热度451
  •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童年的记忆在逐渐的模糊,趁现在还有些许的残存,我努力回忆,把还算清晰的事件、人物、物件记录下来,以此缅怀从前的时光。

      一、遥远的水塔

      小时候,爷爷家顶楼可以看到远处土丘顶上有座圆形的,像是坟墓一样的建筑。

      是一座水塔。负责周围居民的蓄水、供水。

      我总好奇想走进了看看,但碍于坟墓一样的造型,总是不敢独自前往。

      缠着爷爷很多次,要他带我去,爷爷推脱说太远。

      在一个穿毛衣的季节,爷爷终于拗不过我的一再央求,终于答应。

      目之所及的地方,却真的如爷爷所说,很远。

      我们沿着农村的羊肠土路,穿过瓦房、土房和砖房,一路上的鸡鸣狗叫,躲过大鹅的追击,又穿过连片的梯田,惹起路旁杂草的飘絮,星星点点,沾得毛衣像是压了雪花一样。最后直到后背微微发汗,才算到达。

      我对庞大而异形的物体天生有恐惧感。走近了水塔,只觉得头皮发麻。

      水塔外部由红砖砌成,很大,很高,比我高,甚至比爷爷还高,我们都不能看到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一根腰一般粗的红铜色的水管,斜斜的从地里插入水塔的外墙。

      我试图顺着大水管爬向水塔的顶部,但没有走几步就摔了下来。

      爷爷带着我绕到了水塔的后面,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土坟。土坟孤零零的夹在水塔与周边的田地之间,像是这茫茫大地之上被蚊虫叮咬出来的疙瘩。爷爷淡然走上坟墓,站在坟头眺望,我不敢靠近坟墓,只能站在旁边。顺着爷爷的视线,眼前起伏的丘陵毫无遮掩,可以看到很远很远。在远处,一簇竹林旁,火柴盒大小的房子是爷爷奶奶的家。此刻,一个黑点在火柴盒里忙碌,那是奶奶。

      我扯高了嗓子喊奶奶,生脆而稚嫩的童声,像是敲碎了的玻璃盏,在这片广袤的、毫无遮掩的田野里回荡。

      二、窟窿番茄

      小时候放暑假,我都会和堂妹在爷爷奶奶家小住一段时间。

      早上,就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菜。清晨的菜市场,菜品丰富,每个展示台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夏天卖得比较多、摆放得比较热闹的是番茄摊。

      番茄像是金字塔一样的垒起来,红彤彤的颜色,很打眼。奶奶也喜欢买番茄,做个汤或者白糖渍凉拌。

      此时我和堂妹还没有菜场砖砌的展示台高。站在展台下,垒得高高的番茄,卖家根本就看不到我们。

      突然,我突发奇想,试探着,用手指戳破了离我最近的一个番茄,然后吮吸手上番茄的汁水。堂妹看了捂嘴笑。

      第一次没有被发现,胆子就大了起来。只要奶奶停留在番茄摊前,我都会戳番茄。后来,我开始怂恿堂妹,最终,堂妹也和我一起戳番茄。只要我们停留过的摊位,有番茄的,都会被戳出一排的窟窿。

      我以为这种恶作剧可以持续到永远都不会被发现,结果终于有一次,被摊主抓了现行。

      摊主很生气,扭着奶奶要求买下被戳出窟窿的番茄。奶奶窘迫,回道,我今天不买番茄。

      摊主吼了起来,那这个带了眼的番茄我卖给谁?

      至于后来,我们有没有买下番茄,怎么善后的,已经记不清了。所有的记忆戛然而止于奶奶窘迫的状态以及摊主愤怒的表情,一切像是抓拍出来的照片,画面静止在那一刻。

      三、关于牛奶的记忆

      我对牛奶的排斥源于童年。

      爷爷奶奶家后边,就是一个牛奶场。场主是个独眼的老汉,当年,整个四公里街道的牛奶,都是场主挑着2个银色牛奶桶供应的。场主媳妇是个面相凶狠的妇人,时常用狰狞的嘴脸的逗我,惹得我哇哇大哭,她却自顾自的哈哈大笑。

      当然,对于牛奶的排斥并不来自于场主及他的媳妇,而是源于牛奶本身。

      近水楼台,爷爷奶奶为了我能喝到最纯正的牛奶,都是自己拿着一盏搪瓷缸去牛奶场现接。他挑出去卖的牛奶,掺了水。这是我们周边住户都知道的事情。

      搪瓷缸就接在奶牛咪咪下面,挤出来的牛奶还冒着热气。接满了一缸,爷爷奶奶小心翼翼,又加快脚步的捧回家,煮滚了就让我喝。

      我总怀疑现在市面上卖的牛奶,都是经过了科技处理的,因为再贵的牛奶,都没有现挤出来的那个味道,那股让人作呕的难以下咽的味道。

      热好的牛奶,有一层薄薄的黄膜,气味很腥膻,口感很奇怪,像是嚼不烂的鼻涕。

      我不吃。爷爷说这个才营养,必须吃。我还是不吃,翘着嘴巴扭过头。爷爷拿来竹棍威胁,并敲打我的小腿。我宁死不吃!

      爷爷气得吹胡子,但最终还是妥协了。用筷子把黄膜挑了出来。他舍不得扔掉,自己舔食着吃了。

      但是这一缸牛奶,还是有一股让人作呕的腥膻味。加了糖也不好使。唯一能使我喝牛奶的办法,就是捏爷爷的耳垂。爷爷的耳垂很大,肉很软,像是猫的肉抓垫子。

      其实,至今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会有这个癖好。于是,从此以后,但凡我要喝牛奶,爷爷就得坐在边上乐呵呵的让我捏耳垂。

      爸爸很感慨,小时候,我们看到你爷爷瞪眼睛就怕,谁会想到还有人敢捏他的耳垂。

      四、扎花的租户

      爷爷奶奶家,是一座三楼一底的自建房,用一堵院墙围起来。2楼以上自己住,一楼及院子,租了出去。

      租住最长的,是一对从事扎花的夫妇。

      丈夫瘦瘦高高,妻子矮矮胖胖,带了3,5个工人,去周边的针织厂承接一些给织物加工扎制纹样的活路。

      那段时间,院子里总是充斥着针织物和机油的味道以及针织机哒哒哒的声音。

      夫妇为人很和善,打拼了几年,生意越来越大,招揽的工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把爷爷奶奶家2楼空置的房子也租了下来。

      就在他们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发生了一场血腥事件。

      那天,屋外忽然就传出一声惨叫。是妻子的声音。家里人赶忙出门查看。

      扎花夫妻俩打起来了。

      夫妻俩从院子里一直扭打到了田里,此刻妻子满脸的血,脸上赫然一条刀疤,从颧骨一直剌到了嘴角。血已经呈现浓稠的血浆形式,显然这一道的伤害很深。

      妻子的妹妹在劝架,全力将两人拉开,但是已经失控的两个人根本拉不住。满脸是血泪的妻子,嚎哭着,扯着丈夫的衣服扭打着,丈夫也不甘示弱的推搡着,直到把妻子推倒在地。

      妹妹眼疾手快,用身体隔开2人,扎花的工人们蜂拥出来拉劝,总算是把2个人控制住了。

      快送医院。有人吼道。

      妻子的妹妹赶忙背起姐姐,跌跌撞撞的往医院奔去。

      平时要好的夫妻俩为什么打起来,甚至动了刀子,谁也不知道,或者说年代久远,我们早就忘记了。只是没过多久,夫妻俩和好了,妻子脸上的疤却再也消不下去,像是一条粗壮的蜈蚣,横埂在脸上。

      几年后,他们的生意做得更大了,爷爷奶奶家的小院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在一个工业园区租了一个正规的厂房,搬离了爷爷奶奶家。

      搬家后的第二年,夫妻俩提着很多礼物,还回来看望过爷爷奶奶。丈夫说,这个院子旺我,我在这里发的家,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五、岗上的黄桷树

      每个老重庆人的记忆里都少不了一棵黄桷树。

      爷爷奶奶家,在四公里一处最高的岗腰处,岗顶有一株黄桷树,树龄有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巨大的树干,需要3,4个成年人才能围拢。

      在许多年前,四公里还没有这么多高楼的时候,这可黄桷树是最醒目的。

      爷爷在给他人介绍住址的时候总说,到了四公里,你看到那棵黄桷树,就找到我家了。

      我总是惧怕庞然大物的,小时候从不敢一个人靠近黄桷树,每次都是大人们陪着,才敢走进。

      爷爷有一块地就在黄桷树的旁边。爷爷在锄地的时候,总能挖到黄桷树的根系。我很惊讶,这么远,还有树根。爷爷说,黄桷树的树根遍布了整个山岗。

      这棵树,承载了我家里的很多记忆。92年重庆下大雪,妈妈带着我在这棵树下拍了照片,茫茫的白雪,只有树干露出了黑褐的颜色。

      后来一次雷暴天,惊天的霹雳硬生生的斩断了黄桷树最粗壮的枝丫,在半身处,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

      其实树干已经空心,但是依然枝繁叶茂。

      有了窟窿的黄桷树对我而言更加恐惧。但我总忍不住想去看看,看看树窟窿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动画片里那样,住着松鼠一家人。

      央求爷爷带我去看窟窿,爷爷抱着我探头往里看,黑漆漆的窟窿里没有松鼠一家人,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米白色的蛇皮。

      据说曾经有老板准备花巨资买下这棵黄桷树,但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成为了黄桷树最后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事件。

      后来,爷爷奶奶家需要搬迁,陆陆续续周边的住户都搬走了,唯独留下这棵黄桷树,孤零零的,陪着已是残垣断壁各家的房子。

      多年后,四公里周边鳞次栉比的立起了高楼大厦,黄桷树也在无数次的雷暴天中,相继被劈断了枝干,最后仅仅留下粗大的树桩,树体上倔强的撑着枝树叶。终于,黄桷树不再是四公里最醒目的存在,渐渐的隐没在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

      最后一次看到黄桷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只是某一天,我慕然发现,岗上的黄桷树已经完全消失,连根被拔起,高岗也被圈起来,建了一座驾校。

      那一刻,我总有种根没有了的感觉。

      许多许多年后,爷爷奶奶的房子没有了,遥远的水塔也没有了,黄桷树消失了,扎花的夫妇也远走了,牛奶场倒闭了,甚至小时候戳番茄窟窿的菜市场,也被拆了。

      关于我童年的记忆,随着我的成长,消失了。

      本文标题:童年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7413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