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作品 |
| 作品标题 | 人气 | 日期 |
有情的历史, 有情的文学——关于《抒情传统与现
|
0/36718 | 2023/11/9 |
烛照深渊, 叩问灵魂——论马竹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
0/36664 | 2023/11/9 |
跨学科视野下的非虚构写作
|
0/36643 | 2023/11/9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观念革新与创作流变
|
0/36655 | 2023/11/9 |
午夜梦回——非专业戏剧史研究的自我反顾
|
0/36628 | 2023/11/9 |
一种从物象到墨象的写作——评《黄斌诗选》
|
0/36629 | 2023/11/9 |
『有意思』的写作及其理论价值——《山高水长》的
|
0/36574 | 2023/11/9 |
新世纪乡土诗歌:乡土中国的诗意变迁——以诗人田
|
0/36624 | 2023/11/9 |
中国工笔画应是世界画种
|
0/36603 | 2023/11/9 |
回到传统中寻找力量
|
0/36556 | 2023/11/9 |
你拿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毫无办法——张执浩访谈
|
0/36556 | 2023/11/9 |
从『目击』出发——张执浩诗学观念评析
|
0/36566 | 2023/11/9 |
一首诗的右边与左边——读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
|
0/36650 | 2023/11/9 |
从生活中获取热情和力量——李修文访谈
|
0/36660 | 2023/11/9 |
《山河袈裟》:建构的书写及其意义
|
0/36647 | 2023/11/9 |
| 页次:39/67 每页:15 共1004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