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1/93675
    2014-03-06
  • 一直期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瞻前顾后的蹉跎了很久。那日,原本是去兰州的。在兰州小住了几天后,恰逢有人去青海。我们也就跟着去了。当车穿行在平阿高速,我就开始幻想着在青海湖畔光着脚丫任清风吹乱头发的惬意,想象着塔尔寺的庄严与神圣。那知司机的方向盘所定格的目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1780
    2014-03-06
  • 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出门一看,“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春雨将不期而至。久违了,这一场雨,在人间的三月天,姗姗来迟。在我记忆里,昆明很少下雨,每天似乎都是碧空万里,阳光灿烂的样子,就连阴天也不多。所以雨对昆明来说是多么珍贵,每一场雨的到来,总会给人的心浪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5062
    2014-03-06
  • 相见不如怀念这几个字连起来具有一定的美感,同时也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然而,看了一则新闻后,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思索——到底是种种原因不愿相见,还是诗情般依恋那种怀念的状态?新闻中以同学聚会变了味来重新审视这句诗一般的话句。当代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同学聚…[浏览全文][赞一下]

  • 1/94030
    2014-03-06
  • 又,是在一个关掉电器的夜里,只是亮着手机,听着《明明就》的几句不算艳丽的词字,很静——这早已成为了习惯。白天的飞行不懂深夜栖息未眠时的知性,(姑且用那么恶心的小词,白天我是万万不会这样说的)离不开音乐,哪怕是最安静的时候,唯一担心的是对听力不好。(随想式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1447
    2014-03-06
  • 7月12日,周六,雷雨天,最高温34℃傍晚时分,远处,传来阵阵雷声。午睡微醒的稚儿,莫名地说了句,我叫风雨声。很愕然。我知道儿子在幼稚园里学过孟浩然的名作《春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但屋外的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1533
    2014-03-06
  • 我的祖籍在浙江余杭,老屋在城里,与杨乃武先生家对门,隔河相望。解放初,不知啥原因,以出租老屋为生的祖父母,将十几间屋子捐了后,便迁居临安县一个叫集贤的小村庄,那原是祖母的老家,其时,只有伯父一人在那生活。从此,临安便成了故乡。及至后来,我们回老家,也基本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1311
    2014-03-06
  • 就老屋的概念,其实我可以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有祖父在余杭的老屋,有外婆和姨婆一起居住过老屋,有住了十二年伴我成长的静安老屋,还有在北新泾的老屋,这些或是我名分上应该有的,或是我居住过的,而还有一间老屋,我只居住过几天,却是梦魂牵绕的,集贤里的老屋。集贤里的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2042
    2014-03-06
  • 有云的日子,我喜欢看云,也喜欢一个人呆呆地赏看。或坐或立,直看到那云飘去。据说,云有很多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等,不同的云便有不一样的天气。而我向来是不太关注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我只在乎看云的形态,我只在意我的感慨。天上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3317
    2014-03-04
  • 雪霁天晴,龙山纱雪。云热气蒸,山青地净。一叶浮萍归大海,鬼雪白山终青木。突入袭来的一场雪白亮了整片校园,只是来回行走的不便让多少人失去了多看一眼雪的存在,一脑的烦恼占据可以清闲的思绪。银蛇舞动清水湖畔,蜡象半卧低山矮丘,只是凭着印象的描述似乎还可以赋予乱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4163
    2014-03-03
  • 弄了两幅照片,原想给个题名,曰为《路灯下》,与现题名只差一个字,但有浪漫之嫌,且与当下心情不符,还是起了个《路灯》题名,算作今日感悟!晨间,在濛濛细雨个雾霭中,开车驶离小区拐入大路,忽觉今日车灯分外的亮,以为开错了大灯,一番调节之后,依然賊亮,再细看,大路…[浏览全文][赞一下]

  • 246938/103991
    2014-03-03
  • 闲来无事,续读南先生集,得一感,读《论语》,万不可按南先生的解读去理解的,那会误事的!如本文解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恭,泛爱众,而亲人”时,将“弟子”释义为“孔子的弟子”,即有误!其义应为“为人子弟的”,泛指所有的年轻、年幼的为人子、为人弟子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246938/104701
    2014-03-03
  • 人的地位变了,或者更直观的说,人的官阶日升,该如何面对以往的亲朋好友,如何与他们相处,这是一个很现实且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做法未必趋于一致。在《孔子家语·覌周第十一》中,有一段孔子的学生南宫敬叔与鲁公对话,其中讲到孔子的先祖正考父“三命兹益恭”之事。大意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5574
    2014-03-03
  • 2014年1月7日,香港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驾鹤西去,享年107岁。各路媒体踊跃报道其生平事迹。他的奋斗史,他的发妻续弦,他的慈善活动,活脱脱一出引人入胜的香江传奇。在这出高潮迭起的大戏中,人与金钱的关系耐人寻味。邵公一方面大手笔做慈善,两岸三地能望其项背者…[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02519
    2014-03-01
  •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时候是没有零用钱花的,爸爸妈妈在我出生不到一个月便南下寻求生计去了广东,所以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爷爷奶奶都是地道的农民,印象中那个年代家里是比较贫穷的。小学一年级是在爷爷教书的那所学校念的书,爷爷除了种地之外还是村子里一所小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2/103423
    2014-02-28
  • 东面阿婆(修改稿)在村里,凡是和奶奶同辈的女性我大都称之为阿婆,因为长久以来同一姓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一个村往往也就那么几个大姓占据,加之以往也没有外出打工之类的,所以一代代也就这么下来了,都有点沾亲带故的。众多的奶奶的同辈,为了区分常常会冠之前缀,譬如隔壁…[浏览全文][赞一下]

  • 6/104452
    2014-02-28
  • 外公今年75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身子板硬朗地很,爸爸常说,看你外公,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腰板还跟20多岁的小伙子似的。一外公6岁的时候随着曾外祖父去了湖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能吃顿饱饭都是奢侈,那时候只有外公一个孩子,曾外祖母把从牙齿缝里省出的粮食给了外…[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06763
    2014-02-27
  • 四十年前,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声势浩大,就连才读了两年书的我辈,也不能幸免远离!写大字报,贴大字报,也是不亦乐乎,当然所谓的写,其实就是捡路边能认得的抄,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的抄,然后胡乱一贴,也算以实际行动参加了一次“革命运动”,想来好笑!但在那运动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6034
    2014-02-27
  • 记得以前批林批孔时,录孔子一大罪,便是诛杀少正卯,并称其事发生,是封建地址阶级对新兴无产阶级的大肆镇压。时年幼不懂!今读《始诛》才明白,原是少正卯该杀!与孔子同时代,同教私塾的少正卯,作为鲁国“闻人”被杀理由有五:一是思想悖逆而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坚定,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5601
    2014-02-27
  • 昨日写《始诛有感》时,信手写下了孔子杀少正卯是封建地主阶级对新兴无产阶级的镇压,总觉别扭,便搜肠刮肚想了很久,久久才想起,当时批孔,是讲奴隶主阶级对新兴地主阶级的镇压,特更正了!其实,无论谁对谁的整压,都是孔杀了少正,这应是事实!且杀得理由也未必如孔子那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04437
    2014-02-27
  • ”吾日三省吾身”,那是曾子曰的。作为孔子弟子的弟子,其之所言,能被收入《论语》首篇《学而》第四章,可见其言或者说其思想对于阐述孔子思想之重要!对此章所言的基本理解,历来各人大抵相似,但对其根本思想的理解却是有别的。按南先生的理解,三省是为了做好学问,是通过…[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