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57289
    2020-11-27
  • 五、从徐闻到海康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五日阴徐城是我们到达大陆的第一座县城,本来应该到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这里的风俗人情,但大家觉得情绪不高:这里跟我们县差不了多少,甚至比我们海南岛还要落后,有什么好看头?晚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和中央的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6975
    2020-11-27
  • 四、第一次踏上大陆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四日晴转阴两次来海口串联我都住宿在海口华侨大厦,这是一栋60年代建起来的宾馆,专门接待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华侨大厦地处市中心的大同路,頻临东湖,绿树怀抱,环境优美。华侨大厦楼高6层,建筑面积也很大,是当时海口市最高最大的楼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8757
    2020-11-27
  • 三、海口见闻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二日阴天还未亮,我们就出发了,因为此地距海口市的路程较远,担心天黑前无法到达。我们未来及吃早餐(因为串连的学生很多,要排很长的队伍才能买到早餐)。大家只得在外面小店里买了几个馒头就上路了。天气很冷,寒风扑面而来。天色还是黑沉沉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6032
    2020-11-23
  • 【弟弟家的暖气火炉】2020年的冬天较比往年迟到了好些天,都已经11月中旬了,天气仍然温暖如春。这样的天气一直持续到18日的夜间,随着一场雨夹雪的到来,温暖才宣告结束,气温骤降到零下10多度。寒冬的序幕正式拉开了。弟弟家住在市郊的平房区,冬天取暖主要依靠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3802
    2020-11-23
  • 二、从文昌出发1967年1月10日阴雨早上,天气阴沉,细雨蒙蒙,冷气袭人。在欢快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乐曲声中,我们-------文昌中学红卫兵串联长征队的队员们,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冒着风雨踏上了北上徒步串联的征途。我们这支长征队只有5个人,两位是我班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4540
    2020-11-23
  • 大串联目录1、文革中的大串联2、从文昌出发3、海口见闻4、第一次踏上大陆5、从徐闻到海康6、热闹的湛江市7、继续北上8、美丽的县城9、大家一齐来造反10、江城趣闻11、恩平和开平12、大泽镇姑娘13、新会发生了脑膜炎14、再见了江门市15、在荔湾区接待站1…[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3595
    2020-11-23
  • 十五、红贸军覆灭在戴家院子“红联司”总部的赵去金和常委们听说金龙寨失守,当即决定:调精干主力部队一兵团二连、三兵团二连,红卫兵连和原守卫部队去发起反攻,夺回金龙寨,由栗子公社武装部长亲自带路,向金龙寨进发。如果说守卫金龙寨的“红贸军”被炮轰垮,不如说是怕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6410
    2020-11-23
  • 十四、攻打金龙寨九月十九日,驻刀尔坪的“川丰派”搬运工人武装连120多人奉命向栗子寨进发,来到蛮大桥东岸,见有“红贸军”把守,就停止前进,在当地农户家就地驻防,于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日上午,在蛮大桥以东观察地形,选择火力点,挖掩体、战壕,设置机枪阵地。下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6098
    2020-11-23
  • 十三、进军栗子寨夜幕徐徐垂下,黑色的影子便包围了整个石柱县城。根据县武装部的意见,九月十三日晚上八点钟,石柱县造反派头头帅时进在石柱广播上发布戒严令:为调动川石派武装连队部署防御,抵抗“贸匪”打进石柱县城,伤害人民群众,宣布:“全城戒严!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6401
    2020-11-23
  • 第二章第四节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4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两天后,我们兄妹三人又特地到江北陈家馆勤俭村看望辉翼大哥和永淑大嫂一家人。勤俭村是重庆长安厂当时的职工家属宿舍,由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平房构成。大哥大嫂都是解放前二十一兵工厂的老工人,带着六个子女住在一排简易…[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74996
    2020-11-23
  • 第二章第四节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3离高考的日期越来越近了,重庆七中召开高考前的誓师大会,把毕业班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再次激发到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都知道五四青年节是新中国青年人最重要的节日,学校领导决定在这一天召开毕业班高考前的誓师大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6184
    2020-11-23
  • 第二章第四节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2春节过去了,山城的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临行前几天,冬姐又特地带着我们到化龙桥探望四姨娘和四姨夫,并送上从北京带回来的礼物。这时,个子高高、脸色黝黑的鑫全表哥也正好回家歇息。那时候他己経是重庆市青年足球队员,穿着一身运动服显…[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69272
    2020-11-23
  • 第二章第四节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11960年的冬天来到了,山城的冬天雾气很大,早晨,学校上空大雾弥漫雾气茫茫,一直延伸到嘉陵江边,七中附近的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不少校舍、教学楼都淹没在茫茫的晨雾中。吃完早饭后,同学们簇拥着向敎学楼走去,虽然穿着厚…[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74683
    2020-11-22
  • 三年前,当我刚刚起笔要写自己回忆录的时候,曾经顾虑重重,最大的担心就是没有写作经验,害怕因为自己不丰富、不华丽的词语写完后会闹出笑话来。我的学生说,老师你写的是你自己的经历,不要在乎语言是否华丽,真情实感的表露更感人。在他的鼓励下,那本回忆录才得以开始。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72361
    2020-11-22
  • 任何形式的书写都意味着以文字凸显作者理解事物的过程。毫无疑问,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字,对四十多年前在那场生命大迁徙中的一个群体生活岁月的回望和梳理。写作过程中,我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哪些场景:刘国英因腹中无物而晕倒;黄丽萍抱着鞭子站在寒风中看护羊群;许丽趴…[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71591
    2020-11-22
  • 有一天晚上都快十点了,大伙还听呢,我们女知青的头,陶秀云就跟大伙说:“闭它睡觉吧,人们都困了,明天早晨起来还要干活呢。”于是,就关了收音机睡觉。可刚躺下不大一会,就听许丽说:“这天是咋地啦,刚躺下咋就亮了呢?”王淑杰闭着眼睛说:“许丽你准是又睡糊涂了,这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3745
    2020-11-22
  • 从乌沁吐鲁回来后,就开始打场了,现在我们开始使用机器打场,打得又快又干净。再也不用我们跟驴似拉着石磙子转圈了。那年秋天粮食大丰收,场院里到处都是粮食,我们这回不愁没吃的了。有一天下午,我们正在场院里打谷子,就见队长笑嘻嘻地冲我们喊:“大伙都进屋里来,有好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0266
    2020-11-22
  • 1977年的秋天,我们下乡来到农村两整年了。此时的我们已经没有了一丁点城市青年的模样,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老农。我们不再穿喇叭裤和紧身小褂,和村里的姑娘一样,穿又大又肥的宽裆裤。冬天穿开花棉袄;棉裤腰都到胸口窝;放羊放牛的羊倌牛倌们,冬天都穿着大棉鞋,或者是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75224
    2020-11-22
  • 我们下乡的第二年种地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地里打磙子。打磙子就是把刚种完的地用鸡蛋型的石头(农民叫它磙子,椭圆形石头做的)夯实,土话叫打滚子,也叫压磙子。通常都是一个毛驴拉着两个石磙子顺着垅沟往前走,后边跟着个人赶着毛驴。可那时候地多驴少,而种完的地又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9876
    2020-11-22
  • 栽树回来,我们原以为能歇歇,可没过两天就下雨了,这下可真就应了那句“人忙天不忙,早晚有一场”的老话。每年都是春耕,今年可好,都快到五月节了,才下雨,简直成了夏耕。但不管怎么说,总算能种地了。这下可把人们忙坏啦!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全出动了,连学校的学生都放…[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