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2126
    2023-11-09
  • 红豆相隔一窗灯光我走了天又在下雨白小的丁香轻轻叹息相隔一地漆黑我走了踩着一只惶惑的背影一步一回头的脚印丈量雨大于风的距离我像星星眨着眼亮了一夜,等一枝从冬天出走的梅花从今以后啊,别站在窗台前看星光若心生怀念仍有回梅园的马车翻山越岭从云深不知处采回两颗注定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2121
    2023-11-09
  • 白小云两颗水珠快相遇了感谢荷叶托着我们,轻轻摇晃阳光从远处过来照射在我们的小窗户上感谢水草簇拥、安静地衰败我们得以看清自己在滚动中消失又出现感谢世界柔软我是一颗也是两颗或者无数颗我们尚未相遇再小的荷葉也会太大但快了我们已经在世界的同一侧面在倾斜到来之前我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2079
    2023-11-09
  • 玩味铁把手中一块铁沽成酒。醉蘸蘸中灌倒了尘世。今夜可以安心回家,搂着自己女人今夜人间祥瑞。天下太平把手中一块铁打成锄。上得南山把五千年春色和春荒翻了一遍。撒下种从此,诗里饱含烟火味把一块铁捻成针。针灸和穿线的针。刺进肉身与与刺进衣身的感觉疼,与爱。是一样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2053
    2023-11-09
  • 抹布母亲去世好几年了我清了下院子还有十几蛇皮袋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破布晨起扫院的她从八十岁起趁我一上班爱到小区的垃圾桶转第一袋我没吱声几年过去,我忍不住问,要这么多干嘛母亲笑笑,说擦车我一千多里外的侄儿啊收割机换好几台了母亲终究未能将她一生所有都带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998
    2023-11-09
  • 菜地那块菜地无疑是母亲的另一个孩子每天都对它呵护有加嫩黄的白菜,紫色的茄子,翠绿的韭菜还有那红红的朝天椒撑起一个个辛辣的日子母亲走了之后她把菜地搬上了坟头每年春天总会长出许多许多的野韭菜大山母亲去世的那晚父亲紧紧地抱着她,不说话母亲难舍的泪水无声滑落父亲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989
    2023-11-09
  • 向北,一直向北向北,一直向北北到黄河北到祖国最大的乡北到心窝窝,刚刚好左边是情,右边是疼,刚刚好又一列载满相思的火车载着南方的小春天,奔跑在这儿辽阔的土地上,奔向你奔腾在你的血液里。那一路黄灿灿的油菜花,是爱情的颜色那一路绿茵茵的麦苗儿,是你呼出的气息遂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959
    2023-11-09
  • 叶丽隽:《野渡》,《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在我的印象中,叶丽隽沉默、内敛,不知确否?——是在一次会议上,我与叶丽隽匆匆见过,亦未交谈。但在此前的2013年,《扬子江诗刊》曾经与《文学报》《诗刊》《花城》等报刊搞过一个“六刊一报新世纪诗歌作品联展”,叶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966
    2023-11-09
  • 康雪:《康雪的诗》,《西部》2018年第4期《西部》杂志于2018年第4期的“西部头题”栏目推出“90后诗歌”专题,集中刊发田凌云、康雪、李梦凡和丁鹏等七位90后诗人的作品,颇引人注目。在我的心目中,90后一代总像是孩子,所以对他们的作品,虽然由于种种机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921
    2023-11-09
  • 谷禾:《世界的每一个早晨》,《山花》2018年第7期“普遍黑暗的年代/也有微光”,这是谷禾《普遍黑暗的年代》中的诗句。它让我想起谷禾以往的诗中关于黑暗的写作,比如《一盏灯从黑夜里递过来》《仰望星空的人》《在长途汽车上读扎加耶夫斯基突然停电》,特别是其长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876
    2023-11-09
  • 潘洗尘:《燃烧的肝胆》,《中西诗歌》2018年第1期大理一别,己经有几年没见到洗尘。洗尘都好吗?中国新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了新的转型。这一转型的历史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诗歌文化的转型尤为突出,也尤其丰富与生动,使我们的诗歌与社会、历史之间的联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835
    2023-11-09
  • 梁小斌:《梁小斌的诗》,《诗歌月刊》2018年第7期2018年第7期的《诗歌月刊》推出关于“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的专题,刊出其诗作16首和詩人黄玲君对梁小斌的访谈。在刊首的“主编寄语”中,主编李云以“新的姿态扛鼎而起”来高度评价梁小斌“冬眠”之后“再出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778
    2023-11-09
  • 秋天来了。秋的丰盈与灿烂让我们欣慰,也让我們喜悦。我欣喜干我们的诗歌非常突出、非常浓郁的人文意识。我们的诗人,无论是“朦胧诗”时代的前辈,还是我的出生于1960年代的同龄人们,抑或是90后的年轻诗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以诗的方式表达着自我,表达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761
    2023-11-09
  • [英国]迈克尔·奥尼尔著萧楚天译回去我现在很少回去,还有一直以来,黄昏我和我兄弟一起玩耍;我听到的是肢体的奔突声,呼吸和年岁……我是我自己,也是一个我之外的人。在我们的游戏之外,长室隐约闪现闪入黏合的黑暗中;人影漫游在房子周边,进入各自的生活。我在窗格边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649
    2023-11-09
  • 二胡,安徽池州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歌500余篇(首)散见于《诗刊》《清明》《安徽文学》《星星》《诗歌月刊》等报刊,出版长篇小说《行色》(山东画报出版社)、诗集《不要在秋天里和我说话》(安徽文艺出版社)。一只鸟飞过一只鸟从我的头顶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608
    2023-11-09
  • 铎木,本名张泽欧。湖南邵阳人,生于1967年1月。先后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林》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痕之十四》等诗集六部。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新乡土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北纬31°翻出的伤口,如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583
    2023-11-09
  • 慕白,浙江文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驻校诗人。参加《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曾获“红高粱”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著有诗集《有谁是你》《在路上》《行者》。过赤松山在金衢盆地,我的命轻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574
    2023-11-09
  • 一苇,本名陆爱霞,70后,安徽人。有诗歌发表于《中国诗歌》《安徽文学》《清明》《诗歌月刊》《淮风诗刊》等杂志。清明悲伤也需要一个缺口像身体的某一个漏洞雨丝缝补着人间我们一同走在下山的路上我们带走山中的淤泥、松针、喧嚣和云朵谁将带走我们在雨丝密布的公路上那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619
    2023-11-09
  • 林溪,原名黄祝勇,1980年9月生于安徽毫州,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获2013年金穗文学奖、毫州文艺奖。现居上海。著有诗集《多想成为你的河流》《一颗下午的钉子》《隐秘的河流》《情人劫》《遗己书》,长诗作品集《隐身术》。大雾寒冬已至我依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505
    2023-11-09
  • 谢夷珊,70后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流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在《诗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等发表诗作若干,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征文奖、林白文学奖。伐木者的黄昏我从下河赶往水湄寻找父亲那个黄昏是乘圭江河上溯大双林区运木材的机船,朝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1460
    2023-11-09
  • 芦苇岸,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评论家,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花城》《十月》等刊物发表作品。有诗集《芦苇岸诗选》《坐在自己面前》《带我去远方》等三部和诗歌评论集多部。获中国诗人奖,以及《延河》《作品》等刊物年度奖等奖…[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