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982 次
音乐列表
王文胜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就兴起了赴美留学热、移民热,至今不衰。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为这股热潮推波助澜的“美国神话”,即认为到美国便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活以及更有价值的人生。20世纪80年代末期,陈谦也是赴美留学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她已...
陈祖君在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里,马华文学的特殊经验和贡献,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华文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化母体的分隔,催生了乡愁文学,“内在中国”和“在地文化”,是其认同的重心。20世纪50年代之后,不少马华作家将故国情愫倾注到台湾和香港,这两个地区弥补了...
左马右各如果说社会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那作家一定是参与撰写这个大百科全书的有效记录者。他的工作可能起始于某种偶然,又必然在某个时代转接处消失。但他的写作,已然成为在消逝的时间中保存下来的反映现实的历史映像。他对可能参与的历史进程所能贡献的写作——就...
王晓梦从文坛新人到“老舍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最为年轻的、唯一的“双料”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一路走来,笔力渐深,并以《耶路撒冷》《王城如海》等作品为标志,代表了70后作家在当代文坛所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构思精巧,内容充实,文笔从容而沉静,字里...
余琼新时期文学不断突破“无性化禁区”,情爱书写重新承担起讴歌“人性”与“人道主义”的重任。“性爱叙事”发挥着“控诉”与“反思”的文学史功能,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景观,不断拓宽新时期文学场域。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将情爱无限“圣洁化”,到《男人的一半...
唐诗人德国学者萨弗朗斯基论述谢林哲学中自由与恶关系时有一段话:上帝的深渊是那个尚未完成的上帝,是那黑暗的和封闭的、还未进入自我透明的存在。上帝身上的深渊是潜能,这个潜能是给予可能,但同时持留着一种威胁。它能作为根基让存在者产生,变得有序——但它也...
吴言在新作《独药师》的题头,张炜这样写道:谨将此书,献给那些倔强的心灵。这是今年第二次看到张炜用“倔强”这个词。第一次是年初跟他谈到王安忆的《匿名》,他只说了一句,“安忆是位倔强的作家”。當时还不太肯定这是不是一种赞扬?因为通常人们说到的“倔强”...
李美皆周扬与丁玲晚年的对立关系,是影响“晚年丁玲”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立关系的再度形成,是因为周扬在丁玲历史平反问题上的反对态度。从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上丁玲发言矛头直指周扬,她和周扬的矛盾就再度公开化了,此后几乎不加掩饰。1982年9月,丁玲在...
陶东风梁晓声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知青文学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的小说《年轮》《知青》等改编为电视剧后产生了罕见的巨大影响,更因为他的小说建构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知青文学叙事模式。其一是“悲壮的青春叙事”“英雄叙事”(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
董迎春+胡金翠自2004年,林虹开始进入诗歌创作,通过情感独白与自我体验,她尝试与世界建构一种沟通和感应,展示了少数民族女性诗人独有的灵性和情怀,形成其温婉宁静的诗风和艺术气质。这份安静和灵动之美与她的诗歌主题“爱”和“故土情结”融合起来,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