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986 次
音乐列表
李建军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气氛宽舒而活跃的时代。一帮大奸巨憝被“粉碎”了,沉重的压迫性的精神幻象也被打破了。人们体验着从未感受过的自由感和解放感,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代性生活的向往。在严重的文化破坏之后,人...
编者按:陈忠实先生的《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一文,是著名评论家邢小利(也是忠实老师的同事和研究者)最近整理有关忠实老师资料时,在电脑所存文件中找出来的。同题文章,邢小利电脑中存有两个版本,一个是5600字(简称全文),另一个是1370字(简称节选...
季进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重写文学史”蔚为风潮,一方面呼应了极左年代终结后“拨乱反正”的思想趋向,另一方面亦彰显“文学史”写作在文学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哈佛版”即有“1988年7月1日,新时期思想解放语境中的‘重写文学史”条目)。近三十年间...
陈晓明伟大的历史必先是伟大的文学史。——沈从文/王德威哈佛大学出版公司近期推出由王德威先生主编的英文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据悉大陆简体字版翻译出版可能还要费时不久。这部文学史集合美欧、亚洲及大陆、台湾地区一百四十三位學者作家,以一百六十一篇文...
丁帆作为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海外学者,王德威应该是第三代的领军者,他几十年来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壁垒,将百年以降的所有文学史思潮现象和作家作品(哪怕是一个有文学史意义的不起眼的小作家)都纳入自己研究的视域中,这是我们大陆学者...
陈思和张燕玲女士传来王德威先生的新作《“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说是要在《南方文坛》上刊发,希望我谈点阅读感想,以期做学术上的讨论。这篇文章是王德威先生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导言。我前几天刚刚收到哈佛大学出版社寄来的英文版文学史,连索...
罗鹏他给他的作品创造出一个名字:文身。他说“纹”是个历史的错误。——黄锦树《刻背》①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黄锦树发表于2001年的短篇小说《刻背》以描述一位华人苦力背上所刺的一组神秘纹身字符开篇,其中仿佛有读作“啊南洋,你是我母亲的故乡”的残句(325...
编者按:“重写文学史”一直就是当代中国文学学科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近三十年数以千计的文学史著作就是明证,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汉学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影响日增。2016年邓腾克(KirkDenton)主编...
张晓琴我的兴趣一度在中国古典文学。诵读那些古老的篇目时,总有光芒入怀,仿佛童年时照进黑暗屋子的一束强光。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把这束光用文字表述出来。然而,总是词不达意,表达的困境让我把目光投向了理论。听课,去图书馆生吞活剥西方文艺理论...
徐兆寿+张莉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无论莫言到哪里,遭遇的共同问题是总有人问他电影《红高粱》对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影响吗?是的,这可能是所有人关心的共同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莫言获奖呢?莫言在西方到底有多大影响?到底是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才导致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