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558 次
音乐列表
苏炜此刻,耶鲁校园沐浴在冬日的初阳中。我的被自己称作“澄斋”(有张充和先生题署的额匾)的耶鲁办公室书案上,《渡口,又一个早晨》(以下简称《渡口》)的初始样书,就那样静静地躺卧在斑驳晨光里。三十七八年前,我尚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七七级的一位高龄老童生,...
胡绍进帅兵先生的散文集《过成自己想要的》,通过拾掇,分享自己的人生片段和思想结晶。这本饱蘸人生智慧、浸润人文情怀的小书,由“成就妻子”、“儿子的拥抱”、“我的岳母我的妈”、“关于父亲”、“读书之乐”、“吾喜吾爱”、“人在旅途”七个部分组成,是一部...
王辉在世纪之交,许多本土学者一直怀有重构“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理想与使命,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梅新林、葛永海教授新近出版的《文学地理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原理》)以建构属于中...
郑艳“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我在涟源龙山森林公园顶上,读完戴海老师八十岁出版的书《我在》。这诗句出自第三章《书里书外》,我在旁边写下:“此刻依山宿,恰是此语境。”龙山半夜,风雨淅沥。我醒来,恍惚间,觉得自己置身于岳麓山。戴海老师,身上...
王澄霞一《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一书,是盛佩玉女士从七十岁开始动笔撰写的回忆录。盛佩玉系出豪门,其祖父即是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兼慈善家,誉有“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清末首富”盛宣怀。而其丈夫邵洵美既是晚清政治家、外交家邵友濂之孙,又是盛宣怀外孙、...
傅莉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本土通过编撰选集即《中国新文学大系》对现代文学进行经典化的同时,中外编译者们也开始借助翻译选集,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异域传播。敬隐渔(1901—1930?),四川遂宁县人,曾是创造社的活跃分子,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中、...
王章涛“儿郎伟”——敦煌卷子中有以此为名的歌词。唐玄宗天宝末内乱,吐蕃乘机攻占凉、陇诸州;宣宗年间,张义潮收复沙、瓜、伊等十一州,朝廷于沙州置归义军,历经张、曹二氏政权一百八九十年,“儿郎伟”就产生于这一时期,有二十二个卷子共五十九首,包括驱傩词...
黄维樑认识庄向阳兄,缘于十多年前余光中先生在香港的一个活动,余先生的诗歌和散文为我们共同欣赏叹服的对象。那时候,中文系毕业的向阳兄,在报社任文化版编辑。这位媒体人表现斐然,且好学不倦,持续进修,在武汉大学获得新闻传播专业的博士学位,后来转而在大专...
樊星一在楚人的词汇里,“无陂不成镇”与“无绍不成衙”一样,内涵十分丰富,只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一文化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裴高才推出了系列乡贤“史记”作品之后,才让人们明了“无陂不成镇”的来龙去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名人俊彦光风,在海峡两岸...
白先勇刘再复刘再复(以下简称刘):我们今天在座的四百位(边上还有三百人在视频上观看)《红楼梦》爱好者,共同面对、讨论《红楼梦》评论史上的一个大现象:有一个人,细细地阅读、讲述、教授《红楼梦》整整三十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校区讲述了二十九年,之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