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142 次
音乐列表
庞惊涛一钱锺书对宋育仁及其著作的关注与评价,或出于父亲钱基博的影响。在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有对宋育仁的评价:“吴伯朅及宋芸子(育仁)两先生,其文实出《淮南》,但自讳之耳;故其文多纡徐漫衍,须多看数行,乃能知其意之所在。”按其成书年代在19...
肖伊绯一1946年9月3日,北平《世界日报》的第七版《教育界》栏目里刊载了一篇题为《胡适之谈种竹》的文章。文中谈及胡适少年时代在家乡“无心种竹竹成林”的旧事,颇为生动,堪称当年的“学林逸事”之一种,颇可为当时的学界中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这一旧事之...
康建兵笔者在查阅民国资料时,发现欧阳予倩写的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重要文章——《不要以悲哀来纪念鲁迅之死》。欧阳予倩在1936年10月26日写成此文,发表于1936年11月10日上海出版的《电影·戏剧》第一卷第二期。此文既未被《欧阳予倩文集》《欧...
杨海亮唐德刚在《胡适口述自传》的译注部分提到他“最钦佩的亡友”卢飞白。卢飞白“联大毕业后,考得庚款留美,习西洋文学,当时与何炳棣、杨振宁两先生真是鼎足而三,他的中英文造诣亦与(夏)志清相埒。他在芝加哥大学在西洋文学上所下的硬功夫便在十六年以上,可...
沈淦唐绍仪是广东香山人,1900年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时,三十来岁的他也加入了幕府,很受器重。一天,他与众幕僚谒见李鸿章后,大家就坐在那里闲谈,李的儿子经方也侍候在父亲身边。忽然朝廷寄来一份“上谕”,拆开一看,是命令李鸿章铲除、平毁康有为与梁启超的...
袁刚毅张天翼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誉其为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在鲁迅文学院里永久铸立的八尊塑像中有一尊正是张天翼。这些荣耀不足以窥其文学成就全貌,让后世景仰的是他毕生保持着鲜活的童心,他在儿童文学创...
张贻贝王在中先生年届九旬,长我四岁,我称他为兄,他住二楼,我住三楼。他常到三楼来同我聊天,时有带他订的报纸给我和老伴阅读,我也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请他指正,我俩可谓心心相印。他人生阅历丰富,多有真知灼见,待人谦和,给我讲了好多与山东大学有关的亲身经...
汪伟强洪范五,原名洪有丰,1893年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桑园村,祖籍安徽绩溪大石门村。幼年启蒙于吴华甫塾馆,后入歙县崇一学堂就读,与陶行知、姚文采等为同学。191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出任图书馆副馆长、代理馆...
戚荣达张楚文1928年,钱子宁负笈德国汉堡,开启四年留学生涯。当时中国的造纸技术已渐渐被欧洲超越,直至“洋纸充满吾国市场,竟有喧宾夺主之势”。与钱子宁一同来德国学习的郭开始、朱尊民、陈晓岚等人在目睹了德国造纸技术之先进后,无不慨叹,心中充满了极大...
周朝晖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开生活工作了十四年之久的北京。一路舟车兼程南下,在辗转天津、上海之后,于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他原本计划在厦大工作两年,但仅仅过了四个多月就提前辞职,前往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在厦门实际居停的时间才一百三十五天。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