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紫琪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不断地向前推进,与此同时,这种偌大的城市空间又给人带来一种难以排解的压抑感。于是,一种孤独意识就油然而生。作家马南在其小说中所展现的就是一种当代语境下的孤独。除此之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人也正面临着...
■杜李“民间写作”,作为一种写作向度,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纠缠,民间心态、民间文化传统与知识分子在民间的生命探索“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使其获得了主体性的意义”。杨秀武诗歌整合了朦胧诗、第三代诗、新乡土诗等各类文学流派的优质元素...
■王虹艳本届鲁奖的10部获奖小说,除了《封锁》和《俗世奇人》外,基本上都是以现实主义基调为主导的作品,即使年代感很强的叙事,也都有现实视角作为参照,并以历史记忆反衬当前的现实人生。《蘑菇圈》《傩面》《七层宝塔》《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有着相似的...
■吴佳燕18岁对于很多作家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想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外面世界的新鲜、广阔,各种的未知与可能,鼓荡着一颗颗年轻好奇的心。在偏远落后的西海固,18岁同样也是马金...
■朱华阳钟佳艺《那山那人那狗》是湖南作家彭见明1982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湖南农村的一个邮政员“交接班”的故事:一个长年在深山里工作的老乡邮员,因为腿疾不得不提前退休让他的儿子来接替他的工作。由于儿子第一次做这个工作,老...
■王春林诗人余秀华在中国文坛的横空出世,应该是2014年底2015年初的事情。2014年11月,余秀华的诗歌发表在一般被誉为“国刊”的《诗刊》杂志上。2015年初,伴随着她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的爆红网络,余秀华的名字不仅很快传遍...
■陈晓明刘艳现在可以说得上是厚积薄发,不只是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书也开始一本接着一本。最近新书出版,希望我能写一段文字。作序实在是不敢当,说点感想也是盛情难却。刘艳这本书的书名是标举她的学术追求,得益于吴俊先生对她期许。文学批评要做到有“智慧”,又...
■行超阅读丁东亚的小说并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在他笔下,优雅抒情的书面语言与残酷冰冷的叙事细节彼此扭结,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抗与张力。在他的小说中,那些人们终其一生想要逃避、隐瞒或与之相搏斗的事物被一一呈现,无所遁形。不管是人物的内心、历史的真相还是...
■霍俊明忍受另一世界的痛苦,在洪湖不为同类所知——哨兵《为一只受伤的白额雁而作》布罗茨基在评价温茨洛瓦的时候曾强调一个诗人与地方空间的重要关系:“每位大诗人都拥有一片独特的内心风景,他意识中的声音或曰无意识中的声音,就冲着这片风景发出。对于米沃什...
■蔡家园早在2014年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关于韩永明的综论,2018年在《长江文艺评论》上策划过一个关于他的小说研究专辑,现在又要写一篇文章从整体上谈论他的小说创作,不免感到有点勉为其难。这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不少小说故事曲折完整、人物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