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53 次
音乐列表
肖画摘要:严禁华人与白人之间的婚恋是美国排华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此断绝华人通过血缘向白人主流社会靠近,而华人男性的性别也在这种不公正的环境中被严重扭曲,成为华人融入美国社会的一大障碍。但当两个种族试图冲破这种禁令,主流与边缘结合的结果如何?意义何在...
凌逾摘要:《文心的异同》广涉华语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比较文学等领域,其特色有三:捕捉南洋风、异域调,挖掘本质特性,深化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全书贯穿考察南洋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导航海外汉学,探究海外中国学的现代性研究。关键词...
谢永新摘要:诗人陈国正是越南华文文学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编辑、文学传播和文学新人培养等方面,对越南华文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越南华文现代诗的创作概况和对越南华文文学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关键词:越南华...
摘要:华文流散文学是否具有本体性?若有,这本体性是什么?中国学界对华文流散文学越来越关注,但是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不少人还是存有两个盲点:一是过度地聚焦在新移民文学,二是单一的中国视角。华文流散文学在创作与文本体制上至少具有四个本体特征,即视点的...
胡西宛摘要:李进文诗作艺术思考的主要对象,是人伦亲情、社会政治和自我存在,具体体现为对亲情的品味与人生感悟、政治观察与社会批评和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深刻体验,由此形成了李进文诗歌创作的基本内涵:现世情怀和终极关切,这是汉语新诗的艺术传统积淀而成的基本...
关天林摘要:“肌质”指词语间的组织,“节奏”指肌质组织衍生的律动,“抒情空间”即情意脉络的动态布局。一首诗便是三层构架互动而成的有机整体。本文并不意在归纳一些“诗法”、“诗型”或追溯形式的历史变迁,而集中以古典诗歌美学为参照,通过由肌质到抒情空间...
杜晓杰摘要: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范畴研究一直占据主导,命题研究相对处于弱势。但是作为对文学进行整体评判和规约的文论命题,对于把握古代文论的整体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诗言志”这一中国古代文论“开山的纲领”的研究方面,朱自清以扎实的考据功夫,...
序沈奇一记得2001年12月,在北京出席由中国首都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联合举办的“北京香山·2001·中国现代诗学国际研讨会”上,我提交并发表了题为《现代汉诗语言的“常”与“变”——兼谈小诗创作的当下意义》的论文,第一次系统论述到...
郑海娟2014年5月6日至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举办了“雅努斯的面孔: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工作坊,以文学为核心,兼及历史、哲学、宗教、社会现实等多重面向,探求传教士入华与中国社会近现代转型之关系。工作坊以...
摘要:本文嘲讽了当代中国诗人的自我殖民。凡是在文字中自我向西方看齐,言必引西方大师名句,诗必献给西方大师,字里行间充满对西方的渴望和向往,对西方思想、价值观不加分析、不加评判、不求化解而一味照搬、照抄、照葫芦画瓢地接受者,都可以纳入自殖范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