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41 次
音乐列表
王立峰摘要:长期以来,讨论生长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写作时,大都采用“马华”这一视角。然而,居住于马来西亚和迁居台湾的这些“马华”作家们,并非简单地分享着同样的文化视角和历史心态。一概以“马华”称之,既是对其个人特质的忽视,也反映了在地者(local)...
狄霞晨摘要:文学对于传教而言意义重大,传统的中国文学却呈现出种种弊端,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思想革新,也不利于在华传教工作的开展。因此西方传教士表现出改变中国文学的意图,并且这种意图随着传教工作的不断推进变得越来越强烈。对旧文学的批评则是传教士改...
吕小蓬摘要:越南古代汉文小说既受中国古代文化和小说传统的深刻影响,又是越南民族文化的自我书写。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中国人形象作为越南社会的整体想象大量出现在越南古代汉文小说中,并显示出在东亚汉文化圈内部、中越关系的历史语境下其独特的...
袁婵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女作家凌叔华如何利用其画家的身份、运用其画界资本在现代中国和英国文学场实现文学发展、得到文学地位,并通过其个案小探非文学因素在作家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对文学场的影响。关键词:凌叔华;文学场;画家;作家中图分类号:I03文献...
黄维由陈贤茂撰写的序言,是这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2013》最佳的说明书和推介词。他写道:“30多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史》相继出版,此外,专论、通论...
黎湘萍摘要:两岸三地文学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究竟是“分道扬镳”,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选择的不同的现代性路线的开展?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迄今为止的文学史论述,几乎都侧重于前者,即在“分道扬镳”的分析模式下,以己之是非为是非,因而无法在一个...
刘再复教授(以下简称“刘”):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和不远万里而来的挚友,也是我一直非常钦佩的挚友高行健进行对话,交谈“要怎样的文学”这个题目。我之所以非常钦佩他,不仅因为他破了诸多记录,比如他是汉语写作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
刘茉琳摘要:叶维廉除了比较文学观、中国诗学论,以及中英文诗歌互译,诗歌创作外,其散文创作也是一个相当丰富、艺术生命力活跃的世界,可惜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照与整合式的理解,这实在是汉语文学创作成果以及研究成果的一种损失。其实叶维廉的散文与其作为离散...
彭超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北美新移民文学,发展至今,走过约30年历程。其中,关于爱情的书写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查建英《丛林下的冰河》对爱情的追寻,到严歌苓《少女小渔》对爱情的质问,张翎《望月》对爱情的反思,再到郁秀《太阳鸟》对爱情...
程国君摘要:陈瑞琳是海外华文文学,尤其是北美新移民文学及其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她以她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接通了现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脉息;她发现了一个个海外华文文学的勤奋耕耘者,引领着他们成长;她勾勒出了美华文学的地图和文学史的发展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