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49 次
音乐列表
欧阳昱关伟关伟,1957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至1993年先后被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堪培拉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和悉尼现代艺术中心邀请为客座艺术家。在这之后多次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艺术基金,包括2008~20...
北塔摘要:云鹤的代表作《野生植物》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咏物诗,他又喜欢以物名作为诗名,但他的许多疑似咏物诗其实不能算作咏物诗,最多算是准咏物诗。在他的诗歌文本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关键词:云鹤;咏物诗;准咏物诗中图分类号...
摘要:后殖民转型和共同文化再评价,是吴宝星和英培安的兴趣所在,两位作家都倾向塑造背负着存在主义行为和探问的孤独角色,都使用了一些重要的尼采主题。他们认为当代的新加坡文化是高度虚无的,被商品化和非本真性所控制,因此,他们将优先权给予类似隐士的人物,...
朱崇科摘要:《画室》是英培安迄今为止最长、最丰富也是最厚重的一部长篇,无论是在离散诗学营构上,还是在结合新加坡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反省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英深刻地指出了有关认同内部的被离散乃至内部殖民等复杂结构。在其中,台湾影响日益凸显,也显示出英...
宋琦周俊摘要:复仇模式是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情节模式之一。从古代到民国旧派再到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复仇模式经历了对传统复仇模式进行反思并不断深化最终走向超越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国武侠产生了对传统复仇模式的现代反思意识,为港台新派武侠最终超越...
余夏云摘要:周蕾的《写在家国以外》一书,旨在探讨香港的主体性问题,其讨论虽有特定的问题意识和历史背景,但也相应地落入另一种中心主义。这种主义通过夸大香港的特殊性,发展出了一种补偿论述,并且因其“去历史化”的操作模式,形成了一种论述上的防御性机制。...
摘要:随着中国东干学的兴起,中亚著名东干诗人亚斯尔·十娃子及其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了解,以十娃子为代表的东干诗歌极其独特,在世界华语诗歌中可谓别开生面。如何为十娃子定位,怎样解读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艺术表现,中国的东干学者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关键...
高慧琳一、序文中国大陆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常有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相联系的、继承“五四”传统的严重倾向。当然考虑到“五四”在文学史、历史的价值以及意义上是充分可以理解的,它所具有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在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学界存在的问题...
盖建平摘要:《陆犯焉识》对“异国”元素(包括环境与人物)的运用可谓条理分明,不仅以一个美华移民的跨国视角,对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的得与失做了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现状的整体观照,还进一步传达出一种延续理想主义精神传统、自觉超越“伤痕”思维的当代史观...
李仕芬摘要:女作家写女性的故事,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女性主义文学致力的写作方向。严歌苓一向喜写女性,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便是以寡妇王葡萄的生活为叙述内容。本文即从女性中心的写作方向入手,研析这部作品。论文首先从文题切入,评论各家说法,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