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362 次
音乐列表
吴戈一次民族精神的招魂——《中华士兵》的艺术创造吴戈尊重历史,崇拜英雄,也许是我们这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调的价值观念。《中华士兵》是一次感人的正史招魂,是和平年代久已沉睡的民族血性的一次动情重温与一声激越唤醒,是一片戏说历史的...
罗馨儿“香港队长”刘德华罗馨儿近期上映的影片《拆弹专家》,以紧张刺激的情节、逼真震撼的场面、扎实丰富的类型化手法,以及出人意表的“反类型化”处理,在“五一”档斩获了不俗的票房。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刘德华饰演的香港警方拆弹专家章在山,在影片中占据...
黄显功从“左图右史”到近代画报黄显功图像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展现内心情感的视觉形态,从远古的岩画到当今的数码图像,它始终以特有的表意功能,记录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传递着人类的思想,它与文字相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阅读对象。中国自古就将“图书...
曹树钧弘扬真正的喜剧艺术——经典喜剧《吝啬鬼》公演引起的思考曹树钧著名喜剧导演艺术家朱端钧强调喜剧表演最需要合理的行为,真挚的热情。它既要从“快乐”开始,更要从“求真”起步。喜剧是一门扎根于人民生活的严肃的科学。莫里哀说得好:“喜剧不比悲剧好写,...
王杰、何信玉等悲剧精神的再生与变异——关于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讨论王杰、何信玉等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在具体语境中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方法。当代艺术理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对电影的讨论并不能仅...
潘乃奇由“上昆热”引发的一场回望潘乃奇在“上昆热”引发的这场回望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说汤显祖及其文学精神、昆曲及其剧种优势是其他剧种所不能复制的,那至少有一些方面还是值得一些地方剧种、地方院团进行尝试,即人才的储备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专业的...
卢茨·科普尼克石甜译梦时电影卢茨·科普尼克石甜译一在过去的40年里,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东亚武术电影在全球传播,慢动作摄影已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叙事电影制作。如今,为各种表达目的去拉伸影像的时间性,极度高速摄像机和数码后期制作设施提供了相对容易的...
有据注和肯定。而对经典的复排,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注入新的因素和思考。对于新生的、表现“戏剧性”的视觉艺术门类如电影来说,有时候“美学”似乎又称为一种仪式,戏剧美的因素渗透在生活之中,最终演变为今天的生活的“泛戏剧化”;而电影,或许就是一种“泛...
宫力吸纳与辐射——由海派绘画观海派文化的生命活力宫力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才会出现有价值的创新,再经过时代的选择慢慢沉淀为新的传统,如此往复,源流不断。而当一种文化日趋成熟之后又能够影响别处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必然昭示着极强的生命力,这种“吸纳...
邵琦以“传统”之名追本溯源上下求索邵琦中国画传统和其他中国文化传统一样,是传下来的一样东西,它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些规矩。遵循传统,不仅有利于画家,而且有益于社会。我们如果能将这些梳理清楚,就不会那么焦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