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80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温柔一刀
  • 林沐风
  • 九满
  • 宋家园
  • 末文
  • 李椿

曹霞雷纳·韦勒克在谈到批评家的工作时,指出批评家应当用理论来支持、印证和发挥自己的文学见解、品第和判断,“同时又要通过审视艺术作品才能推演和维护并且例示这些理论,使之变得具体明了,言之成理”。由此可见,批评家不但要具备艺术的敏感度和创造力,还要具...

浏览全文 阅读(24775)

赵坤19世纪的哲学非理性主义转向后,认识论以后退的方式向前迈了一步。承认“认识之前已有认识”,也承认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不过是命名者大胆的隐喻。对于真理的论辩逐渐让位于“认识”活动本身,因为既然“任何自然规律其实都是一堆拟人关系”,那么作为意识...

浏览全文 阅读(24737)

欧阳江河我生平第一次为人作序。我打字慢,多年来一向是以一指禅指法在录入,手的速度明显跟不上思想的步伐。手脑一不协调,表达就感觉踉跄和费力,因而近年来文章写得极少。不少诗界朋友出诗集,想请我写序,我一概推辞,原因就在打字慢。之所以为手中这本诗集破例...

浏览全文 阅读(24760)

孟繁华认识张清华有20年了。20年前的清华风华正茂,年纪轻轻才高八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个人形象的“辨识度”极高:几缕美髯一头卷发,人威猛高大,但目光忧郁也多有迷离。远处看,他像一个中古时代的猛士,郁郁而行荷戟独彷徨;走近时,又像一个民国时期的抒...

浏览全文 阅读(24719)

牛艳莉“诗意”的拓展与“诗艺”的转型----以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中的“雪”为中心牛艳莉作为一种自然景象,“雪”以其独特的形态与生成情境成为文学抒写的重要对象,“雪”有效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成为文学作品借以寄托情思、抒发情感的重要物象。作为一个经...

浏览全文 阅读(24801)

庄伟杰立马昆仑的神秘主义诗人----以阿尔丁夫·翼人代表性长诗《沉船》为例庄伟杰身后是现实里高原逶迤的巨大背景,面前是意念中河流蜿蜒的生命绝唱。此刻,坐享阿尔丁夫·翼人传来的那首千行抒情长诗力作《沉船》,脑际里依稀浮现出那位长期生长于青藏高原的撒...

浏览全文 阅读(24764)

胡传吉杨克诗论----兼谈世俗生活的入诗之道胡传吉杨克是实力派诗人,也是有行动力有远见的诗歌史家。他既写下了属己的诗歌个人史,也借用年鉴学派的办法记录了90年代以来的诗歌总体史。借用《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杨克有立言之志,30...

浏览全文 阅读(24793)

谢有顺为山水立心----评梁征的诗集《木兰春涨》谢有顺梁征写诗。他的诗,开阔,自由,诗意与禅机交织,而且隐含着一种雄心:为自然写史,为山水作传。他工作、生活于一地,就对此地怀着深情,投注心力,为其歌咏,做此间山水的意中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寻找雪峰...

浏览全文 阅读(24778)

舒晋瑜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舒晋瑜时光追溯到40年前。20世纪70年代末,当《文学评论》编辑部找到丁帆,希望他能选择一位作家进行跟踪评论的时候,丁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贾平凹。他说,贾平凹是一个鬼才,这...

浏览全文 阅读(24803)

宋嵩“端的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笛安小说论宋嵩一初登文坛的笛安,是以“天才少女”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甫一登场便凭中篇处女作《姐姐的丛林》(2003)亮相于老牌纯文学期刊《收获》,其起步的高度令同代作家们无可企及。从情节和题材上看,这篇小...

浏览全文 阅读(2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