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80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乔子木
  • 芳踪
  • 王笑
  • 温柔一刀
  • 林沐风

张丛皞身份·地域·生命:工人作家鬼金的草根叙事张丛皞近年来,东北工人作家鬼金笔耕不辍,新作迭出,是文坛活跃的70后作家。他的创作有自觉的时代追溯意识和工人职业的实践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代际性,常借底层人凡俗生活中的孤苦来传递生命个体的疼痛体验...

浏览全文 阅读(24893)

程旸王安忆的作品叙事与形式探索程旸本论文拟对王安忆的作品叙事与形式探索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从地域视角看,作家要完成对地域的书写,一定要在作品叙事和形式探索实践上有所推进,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主体形态。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王安忆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说叙...

浏览全文 阅读(24889)

张欢“事实性”的利用与“真实性”的表达----解读《小团圆》兼论张爱玲张欢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曾提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注意诗。”作为“新批评”的理论先驱,艾略特意在强调将作品自身视为一个世界来细...

浏览全文 阅读(24826)

赵焕亭孙郁:在义理与辞章之间赵焕亭孙郁先生的新著《鲁迅遗风录》既是一部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从形式上讲,它由一篇篇的写人记事散文构成,从内容上讲,它是一部关于鲁迅遗风的研究著作。这部著作不仅梳理了鲁迅遗风在中国文人、学者身上的传承方式,还...

浏览全文 阅读(24849)

陈思和被误读的人性之歌----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陈思和从《少女小渔》起,严歌苓的艺术敏感就牢牢地盯住了一类女性形象的创造:包容各种凌辱,承受万般苦难,命运就像不间断的噩梦笼罩,人在梦中沉默着,发不出丝毫的喊叫与哭泣,但又无比坚韧,顽强地挣扎。...

浏览全文 阅读(24836)

沈秀英从隐匿到升起----论宗教质素在西部诗歌当代重构中的呈现沈秀英1949年随着全新的民族国家的确立,西部诗歌重新领有了自己的运命。中国西部诗歌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当代性”,具体体现为社会主义文化在西部的全面重置。与此相适应,中国西部诗歌发生了当...

浏览全文 阅读(24802)

李浴洋在中国发现“现代主义”----晚年施蛰存与李欧梵的学术交谊李浴洋一1978年,负责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华人作家聂华苓及其先生、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访问中国大陆,与“劫后余生”的作家冰心、夏衍、曹禺、艾青、萧乾与...

浏览全文 阅读(24758)

李耀鹏王桂妹“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历史重释李耀鹏王桂妹李泽厚是80年代最富睿智和批判激情的思想家之一,在80年代“李泽厚热”的思想潮流中,有的论者甚至将其赞誉为“思想寥落时代的孤星”。他的思想成为了80年代“新启蒙”知识分子反思历史和重建“启...

浏览全文 阅读(24707)

赵普光文学媒体的发展与文学制度的重建----80年代文学制度系列研究之一赵普光随着“文革”的结束,文学机构逐渐重建,一些出版机构也在陆续恢复。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1980年代文学媒体的发展,是窥探那个时代文学制度重建与变迁的重要路径。“文革”结...

浏览全文 阅读(24673)

梁鸿作为“知识”和“文学”的批评梁鸿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认为文学有三大特征,“虚构性”、“想象性”、“创造性”,“文学是艺术,而文学研究则是一种知识或学问,前者是艺术,而后者接近科学”。“批评的目的是理智上的认知,它并不像音乐或诗歌那样创造一...

浏览全文 阅读(2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