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70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蓝欧
  • 山里狼
  • 孟冰
  • 陈社昌
  • 孤树

王春林探寻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评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王春林一无论如何,你都不能不承认,贾平凹的艺术创造力十分惊人。这不,长篇小说《带灯》二○一三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不足两年的时间,他新的一部长篇小说《老生》(载《当代》二○一四年第五期...

浏览全文 阅读(22157)

何言宏讲述中国的方法——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读札何言宏一读罢《老生》,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贾平凹在“后记”中所说到的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与写作景象。那常常是在烟雾腾腾之中,作家沉思和凝望着自己的个体生命以及和自己的生命深切关联的中国历史,欲罢不能。《...

浏览全文 阅读(22142)

谢有顺苏沙丽不仅是伤怀——读《老生》的随想谢有顺苏沙丽一《老生》发表于二〇一四年,是贾平凹的用心之作,我读完之后,最感新奇的是,作者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写史了。说它是在为一个村庄或一个民族写史,或许有点夸张,但这部作品时间跨度之长,确实在贾平凹之前的...

浏览全文 阅读(22162)

王尧神话,人话,抑或其他——关于《老生》的阅读札记王尧贾平凹无疑是小说界“常谈”的“老生”了,但他常谈常新。《带灯》的余温尚存,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读到贾平凹刊发在《当代》上的《老生》。这部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都给我震撼,以为《老生》是贾平...

浏览全文 阅读(22112)

南帆“水”与《老生》的叙事学南帆《老生》的“后记”之中,贾平凹给出了这个书名的三种解释: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太长了,或是仅仅借用了戏曲之中的一个角色名称,或是“老生常谈”。我感兴趣的是第三种解释:老生常谈。这一部小说讲述了前后相随的四个故事,分别来...

浏览全文 阅读(22151)

胡哲“八○后”作家及其文学写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围绕着“八○后”作家和作品的文学批评从未停歇,但也从未达成一致,始终处于争论和争吵之中,而这在巨大的纷争漩涡中关于“八○后”作家群体及其文学写作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性、文化特质、叙事方式...

浏览全文 阅读(22201)

刘广远冲突与认同:代际关系与文学生态刘广远文学的丰富与繁荣是世代文人的耕耘与劳作,作家在不同时代摹绘或者嗟叹繁杂的社会、世界的生活。我们探讨时代的文学,基本无法脱离探讨时代的作家。一九一七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就提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

浏览全文 阅读(22180)

张芳馨“莲花盛开的村庄”——甫跃辉乡土小说论张芳馨在一众穿着光鲜、生活时尚的八○后作家中,甫跃辉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茕然的形象不仅体现在他近乎前现代的生活方式上,更在其科班出身的身份上显影——与韩寒、张悦然等“票友”不同,他是以首届复旦大学写...

浏览全文 阅读(22206)

朱自强“足踏大地之书”——张炜《半岛哈里哈气》的思想深度朱自强一、张炜:对自然和儿童怀着虔敬我看成人文学作家有个私家标准:一是看他对自然的态度,二是看他对儿童或童年的态度。除非对这二者不表态,但一旦表态,在我这里,就会因为他的态度而见出其思想和艺...

浏览全文 阅读(22247)

孟隋思想改造与身体政治——纵论张贤亮三部“知识分子改造”小说孟隋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经历了一系列自我检讨和自我改造运动。在一九五○年六月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

浏览全文 阅读(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