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12 次
音乐列表
戏剧该有伟大的寂静中国青年报刊文说,1934年,被称为“中国话剧百年一戏”的《雷雨》第一次走上舞台。这部四幕话剧在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大礼堂举行试演,就连不太懂普通话的村民也看得入了迷。当年,因为它的上演,校园里引起阵阵骚动。有些已经由父母订过婚...
文/孙渝烽去年十月上影演员剧团成立六十周年搞了一次庆祝活动,我曾让梁波罗问一下崔杰团长,为什么很多老演员剧团的演员都不发邀请函。崔团长自有一番苦衷:六十年了,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进进出出实在是太多了,请了谁又落了谁,这就说不清楚了,怕造成不必要的误...
文/郎慕中“贝公馆”就是上海解放前的贝当路10号(即今天的衡山路10号),地处法租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派贝当命名。巨大的门墙,飞檐高啄,饰着古朴的砖雕艺术,两边是红砖高墙,恢宏迤逦,威严得像一只蟠踞的巨兽,张着黑洞洞的大嘴。里面庭院深邃,...
文/红菱观看郑宪章的摄影艺术展,翻开郑宪章的摄影集,会发现他的照片有两大特色:一是全:城市风光、人体摄影、石库门里弄、苏州河、自然美景、风花雪月甚至汽车广告等应有尽有,从事摄影创作近三十年中,他先后有1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比赛中获奖,在各...
文/李娜严歌苓1958年生于上海。作家。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曾为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1988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艺术硕士及写作MFA学位。现旅居柏林。虽然钱锺书先生一早就说过,“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在最新一届市民文化节上的书法大赛中,积极前来参赛的市民大多为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其次是被父母领着来的小学生,而年轻人几近不见踪影,这让上海书协的秘书长潘善助先生甚感危机:“如今年轻人的生活中充斥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有些人连手写汉...
文/徐贲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中国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前不久又制造了这样一个等而下之的“陈氏幽默”。2014年6月16日,陈光标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称将为1000名美国穷人及流浪汉提供免费午餐和300美元援助金。《纽约时报》中英双语...
文/罗志田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前两天参加一个讨论研究生授学位的委员会,会上有老师说,一些大学已禁止博士生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还有一些大学甚至禁止博士生导师出现在答辩现场。我当时就说:这表明这些学校的学风都很差...
文/朱大可朱大可著名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百万字、5卷本的《朱大可守望书系》等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
文/黄佟佟黄佟佟广东作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感情这东西》《最好的女子》等昨晚半决赛出现本届世界杯最大新闻:德国战车以7∶1踏平巴西,虽然不是巴西球迷,我也为巴西掬了一捧泪,这也太不给东道主面子了。德国人上一次这样残酷无情还是在二战的时候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