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65 次
音乐列表
采编/红菱物欲横流与精神匮乏之现状张炜(作家):卢新华在中国很关键的时刻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发言”,他以个人的开阔视野和复杂经历写了小说《财富如水》,向我们诉说了财富的故事,对我个人的写作非常有启发。我个人在胶东一带走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愿意把我的...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谢晋遗孀徐大雯在法庭接受媒体采访(陈飞摄)从维权“起跑者”到“领跑者”早在21世纪初,当文艺维权的战场上战火寥寥时,上海市文联就已经设立了维权部门,可谓是全国文联系统中维权方面的“起跑者”。而十来年后,当各个兄弟单位意识到维权的...
本期篇首《文艺维权:当好“老娘舅”》,文字朴实,案例居多,为众多对“文联职能”一知半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清新的窗口,窥察到内里生动的风貌。“文联”是干啥的?若用最简洁易记的“六字诀”表达,即是对文学艺术家的“联络、协调、服务”。咋听“服务”一词,...
文/于坚今天,国际化已经成为一场如火如荼的中国运动。许多地方领导甫一上任,立马想到的就是将这个地方“国际化”。国际化是一套现成模式,随之而来的就是拆迁、移民。其行事风格,就像占领军司令,完全不顾地方的历史、庙堂、文化和人民积累千年的地方生活经验。...
文/陈晓明在今天,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几乎是社会决策的基本程序,但是,恰恰是在“多数人”可能正在变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时,我们要警惕那些以“多数人”赞成的名义行使的种种决策和社会行动。网络的普及,终于使中国社会也进入一个多数人...
文/邱华栋想一想,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必须要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如果对方不同意你,你恨不得要把人家除掉才高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的时代里,在博客上,在微博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激烈的发言。谁都在说话,可是,谁愿意去听别人的并且去尊重别人...
文/黄佟佟《钢的琴》是一部很不好看的电影,我说的不好看,是指不好看到,就算是在广州,你也只能在几家口味特别的影院几个特别不好的时段看到这么部电影,前有大片夹击,后有外片伏击,国产文艺片几无生路,但好在《钢的琴》是一部好电影,不能说它多么空前绝后,...
文/千里光喜欢看电影,也积累了一点心得。印象中,但凡片名带“钢琴”的,都是让人过目难忘的好电影。比如获1993年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的《钢琴课》,获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和2000年美国金球奖的《海上钢琴师》,获2001年...
文/张闳2011年8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这个消失已久的词,重又在公众记忆中浮现。三十多年前,广播体操是伴随中国国民每天的功课。在清晨,人们都会首先被高音喇叭里播送的广播体操的声音所唤醒,然后开始每天的日常生活。...
文/影子舞台是爱琴海上湛蓝的小岛。和母亲唐娜一起生活了二十一年的女孩儿苏菲有一个梦,那就是举行一场白色的婚礼,从此过上完整美满的生活。为此,她必须去做一件事——找到父亲,并在他的陪伴下走进教堂。苏菲偷看了母亲藏在抽屉深处的日记,在1979年7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