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71 次
音乐列表
文/田沛泽左二起:魏绍昌、吴祖光、巴金、李小林合影(1994年)在我国文学界,提起魏绍昌的名字,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因为他的著作甚丰,交游颇广,造诣很深。魏绍昌出生于1922年,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1954年起一直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浩瀚...
文/王杰王宝山2010年7月10日的下午,当我还在莫斯科寓所中休息的时候,远在上海的兄长打来电话,说父亲在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去世了。噩耗传来让我感到悲痛万分。恍惚之中,前年回国时,父亲每天早上穿过马路跌跌撞撞为我去买早点的背影,瞬时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文/刘屏薛范先生的家在上海中山南一路的一条里弄里。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乘地铁8号线到西藏南路的3号口出来就是,很方便。因为我对上海的交通不太熟悉,决定还是打车前往,好在轰轰烈烈的世博会刚刚结束,路面上已不拥堵,从我们住的昌平路到他家走了大约40分钟...
文/信芳创国内话剧界两个第一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话在魏宗万身上得到应验。他六岁开始喜欢看京戏,九岁就能给长辈唱戏。1955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后,进上海汽轮机厂当工人,眼看与戏无缘了,厂里却偏偏成立了话剧队。虽然开始饰演男女主角的都是...
文/特约记者程也金铁霖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化部创新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十大艺术英才”称号等。...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阎连科河南嵩县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
文/莫贵阳一直想写写当年的梁晓声,不,确切地说,是大学时代的梁晓声。这一切都是因了我们的砚席之雅、兄弟之谊、编辑与作者之缘,而非一般性交往所说的“旧雨”所能概括得了的。然而,多少年过去了,光阴荏苒,我却迟迟没有动笔,一则,恐自己写不好,再则,还是...
文/周玉明和曹禺一起跨跃三十年宗福先的作品并不算很多,可是每回总能弄出不小的声响,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这回《4.11上海夜》也是。遗憾的是,那天我正在外地,没有赶上去观赏他的新作。不过倒是泼了一点冷水:“要想弄出当年《于无声处》和《血,总是热的》...
文/曹树钧曹禺清华毕业照(1933年)郑烈,字晓云,早期同盟会的会员,辛亥革命的元老,我国杰出戏剧家曹禺第一位夫人郑秀的父亲。曹禺与郑烈的交往在他早年生活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交往,曹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讳莫如深。今年欣...
采编/黄舍得李蕾梁文道姬十三电视上常听主持人说“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这是假话,我都不知道谁在看我的节目,我都不认识这些观众,怎么就成了他们的朋友,怎么就成了“亲爱的”?我跟我妈才是亲爱的。“亲爱的观众朋友”是假话李蕾(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风言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