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一八六八——一九一二),日本有一些汉学家亲临中国,四处漫游,事后用汉文记录下所见所闻。竹添进一郎、冈千仞、山本宪、冈田穆(《沪吴日记》)、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记游》)、股野琢(《苇杭游记》)、井上陈政(《游华日记》)、永井久...
思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一批晚清名人稿本钞本。在已经出版的第一辑中,对“秋墅”简介云:“秋墅(一八二一—一八六九),名姚仰云,秋墅其号也,亦称秋士、秋翁、课耕庐主人。初名湘,字芷芳、楚清、楚臣,别署赋秋生,室名狮石山房。浙江山阴(今绍兴...
卓新贤皮力先生在其《出走与间离:徐累绘画中的前卫反思》(载《读书》二零一四年一期)一文中,通过徐累的具体画作,详尽地讨论了现代主义背景下中国画批判的历史脉络和徐累画作对中国画的传承和批判意义,读后让人颇受启迪。但在具体分析徐累画作时,皮力对“能指...
李明欢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PhilipA.Kuhn)在中国学界享有盛名。众所周知,孔教授经年耕耘于中国近代史领域,先后出版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叫魂》等专著,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翻译成中文而广泛传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孔...
黄涛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初看起来像小品文集,但进一步的阅读会立刻打消这种印象。书的“前记”中说,要是读者们明白章节上的刻意安排就好了,并且说,写小品文要比写学术性的文字难。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习惯于将《沉重的肉身》视为“学者散文”,批评刘小枫如今做...
张晓唯一史学大家钱穆(宾四)的旧著近些年来陆续再版,大陆读者开始重新接触这位久违了的“港台学人”。钱穆八十岁时撰《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追述其经历和交游,实乃自传,而内中载述胡适之处尤多,且每每施以褒贬,令人感觉钱穆内心似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胡适...
王振忠在现存的长崎唐馆图中,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收藏的《崎阳唐馆交易图》,尤其值得重视。所谓崎阳,亦即长崎之别称。清代杭州儒商沈燮庵,曾作有《舟抵崎阳即景一首》,诗曰:岛合重重叠叠山,天教设险锁雄关。万家烟火朝霞里,千舶帆樯暮霭间。陇亩铺青舒野色,...
刘以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董炳月东京有许多酒吧,也有许多从事社会运动的革命者,因此革命者进酒吧是正常的也是平常的。不过,我明确意识到革命酒吧的存在,是在滞留东京期间随小森阳一先生参加一次活动之后。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周二,下午是读书会。三点四十分开始小森先生为我与岛村...
刘岩关于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进行的城市改造,一个具有意识形态效果的轶闻是,彭真曾向反对拆除北京城墙的梁思成转述毛泽东的愿望: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将看到成片的烟囱。在许多“文化人”和媒体的津津乐道中,城市古建筑的大规模破坏,已成为描述毛泽东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