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满二千字的短文,叙议经历千多年并有变化、有国际影响的复杂、有机的文化现象——禅宗,显而易见:难!这里对《我观禅宗》(《读书》一九八七年六月号)能作点补遗,原因抑在于此吧?因于此,笔者能生拉硬扯说一通,想来是能得到《我观禅宗》的作者原谅的。千真...
“通俗艺术”与“专业艺术”或“精英艺术”相比较而言,似乎低人一头。但在盖·布里特(GuyBrett)的近著《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ThroughDurDwnEyes:P0puIarArtandModernHistory)中,它却得到褒扬。作者着眼...
罗志强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
乐闻《世说新语笺疏》是余嘉锡先生晚年“最为劳瘁”的力作。该书网罗今古,掎摭利病,为研读《世说新语》并了解魏晋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点,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周祖谟、余淑宜先生就三部批校本,前后披寻,屡经撮录,终于使这部巨著得以问世,猗欤盛哉!...
程芳银“捋青捣软饥肠”是苏轼于徐州任上所写的《浣溪沙》词中的句子。大多注本释此句均感未得其要旨。例如影响较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这样注:“捣(chǎo炒):把摘取的新麦炒干,捣碎成粉。是用麦子炒成的干粮。软饥肠:指充饥。”(...
朱忠武在世界各国的出版物中,关于希特勒的传记著作真可谓浩如烟海。这当中,艾伦·布洛克的《希特勒:暴政研究》(中译本易名为《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于五十年代问世后,曾被视为研究希特勒的权威性著作。艾伦·布洛克一九一四年出生于英国,曾在牛津大...
邹广文劳承万的新著《审美中介论》试图从审美活动的主体方面入手,论证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存在一个能作出科学定量分析的中介系统。围绕着立论的主题,作者在注意吸收当代美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又认真地对传统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清理,其中包括对马克思主义...
黄宝生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汉译佛经中就已提及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不过由于它们属于“外道”(婆罗门教)作品,故而并未将其转译为汉。错过了这样的历史良机后,将这两大史诗转梵为汉的任务便延宕千数...
诸伟奇清末叶鞠裳(昌炽)的《藏书纪事诗》是一部开创性巨著。它不仅首创以七言绝句记述藏书家故实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精审独到的考证把对藏书史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上升到一个高峰。窃以为巨著不在篇幅大小,叶著虽字数不过二十四万,然开一代之风气,称之...
顾国泉“新批评”这个名词对搞文学评论的人已不是很生疏了,可是,在某些文论文章中还是时常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差错。赵毅衡的《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一书,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新批评”的图像,读一读这本书,至少可以避免重复前述错误。应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