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铭一九七九年初,我接受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要我为以群同志编选一本文艺论文集,以纪念这位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奋斗终生的战士的建议。当时我正在上海参加修订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这主要是为了暂时解决粉碎“四人帮”后高校文科的教材短缺问...
凤子《人世间》随想我接编过两次《人世间》。一次是一九四二年夏在桂林,一次是一九四六年秋在上海。在桂林是丁君来找我,在上海则是我去找的他。一九四二年太平洋事变,香港的地下组织把“旅港剧人协会”全体人员接送出来,经东江游击区到达桂林。我是“旅港剧人协...
魏拔读《护花小集》鲁迅说过,文章不可不做,亦不可太做。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固然不坏,但往往留下斧凿痕迹,甚至为文而造情,为“做”而矫情,实在反不如那种看似信笔写来,如话家常,却是丽质天成、入情入理的“不太做”的文章。我发现,老一辈学者而兼写作的,居...
程自功希望出版社认真调查一下当前全国读者购书的倾向性。现在那些充斥市场内容重复的、没多大价值的书(如复习资料等),已无人问津了。而《汉译世界名著》之类,出版后往往抢购一空。希望以后出的重要学术著作,印数要大大增加,比如现代西方哲学的原著和论著,可...
祖西春《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二期《书门遐思》一文中说:“清朝的《四库全书》,分藏在七个地方,现在仅存的也只是杭州的文澜阁。”这提法不确。《四库全书》仅存的还有四部。文津阁部解放后从避暑山庄搬到北京图书馆收藏;文溯阁部一九六六年由沈阳搬到兰州图书馆...
王少梅陈香白《以今套古》(《读书》今年五月号《求疵录》栏)根据《野获编》所载,认为诏诰套语“奉天承运”“是到了明清两代才有的”,因而诉清人小说《说唐》中的隋帝诏书冒语“奉天承运”是“清人以今套古,误;陈氏〔汝衡〕修订竟未正之,也误”。此议尚可斟酌...
张盛彬读了吴祖光同志的《“下不为例”的荒唐》(《读书》第五期),很有点想法。能者多劳,吴祖光同志偏劳了。这是社会对他的信任——他曾有一把辛酸泪的;也是社会对他的摧残。已过花甲的人了,他本可以量力而行,主动出击,现在文债累累,只能打这种自觉荒唐的被...
袁文龙很长时间以来,短文难得有登大雅之堂的幸遇。这实在是极不公平的。欲提倡短文,应先提高短文的地位,使之有登堂入室的机会。在这一点上,《读书》有时竟把长不满千字的短文排在长文之前,而且除“补白”外,还特地开辟了“品书录”、“寸言”、“读者·作者·...
刘奕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所出《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一书第141页云:“欧阳修从颍州(今安徽阜阳)前往江宁(今南京)上任,路过陈州”,读后颇为诧异:江宁在颍州东南,陈州(今淮阳)在颍州西北,从颍州到江宁,怎能路过陈州?近读宋人张邦基《墨庄...
王永湘一本《历代游记选》来到案头,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版。翻到《游钟山记》,在作者宋濂简介里,赫然几行字跳进眼帘:“宋濂……明朝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担任修元史的总裁。后因事牵连贬四川茂州,死在那里。”宋濂晚年贬茂州(今四川茂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