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如果是人物的介绍偏向于通过人物和历史的结合来判断结构以及特点。
文集访问量: 11844 次
音乐列表
摘要:《红楼梦》中作者设置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可谓是匠心独特,显现出作者过人的叙事技巧。作者以此二者作为叙述视角,既可以灵活地总览全局,又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预知故事发展;同时,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可以控制并转换现实与梦幻...
摘要: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多用“风”“雨”意象,表达亡国之痛、故园之思、丧夫之悲、颠沛之苦。这既是自然的风雨,更是时代的风雨。情感深沉,意蕴深厚。关键词:李清照南渡词作风雨意象品析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人擄走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同年五月...
摘要: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之门,以原生态和零度写作而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快餐式审美渗入,悲剧精神的失落,新时代呼唤着文本的重新解读。《烦恼人生》描摹出普通人心理矛盾处的人性异化,刻画了普通小市民内...
摘要:《终局》在贝克特的作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不仅集中凝聚了他的哲学思考和美学尝试,也概览式地为我们呈现出一位荒诞派剧作家眼中的世界图景。本文以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对《终局》的主题进行一些解释。其一,屋子外面有什么的问题。参照《终局》与...
摘要:余华长篇小说《文城》体现出其创作风格的持续转向。他将目光延伸到一个世纪之前的蛮荒时代,展现了主人公在乱世中刻骨铭心的寻爱之旅以及荡气回肠的正义之战。如果说《兄弟》的问世标志着余华创作风格中那种冷酷与血腥的盛极而衰,《第七天》表明他尝试寻找创...
摘要:昌耀的神通感觉和诗艺锤炼在他经典诗篇中浑融地呈现出来。西部风物在他诗中不是程式化的自动映射,而是与诗人秉性、意绪、灵气浇筑一体。昌耀擅长有力量的开端,辅以文言句法、跨行长句感觉延宕的形式,拟构出诗人灵妙感应的场景,并从身体感觉写出意志楔入命...
摘要: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不仅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关注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关系研究,复调、话语、对话、狂欢化这些重要范畴其实都是对不同关系的种种表达。可贵的是,巴赫金没有在关系研究中走向二元对立或折中主义,而是走向了自我超越,这与巴赫金早年受到的相...
摘要:古典诗歌中的商贾意象,是古典文学中长期积累凝练成的一个特殊意象群,历代皆有不同的呈现,商贾意象的演变经历了被批判、被讥讽逐步获得理解、同情和赞美的漫长过程。直到明清时期,基于经验的个性化、具象性商贾意象才呈现出新特征,丰富并更新了历代关于商...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州评弹艺人以及苏州评弹的创作者和爱好者们积极探求改变,努力编演新书目,积极融入新的时代与生活。他们认识到“时代进步之后,评弹就非随着改革不可了”。而创作为工农兵服务的新评弹“无论编者和说书人,非先锻炼思想不可,方能完成这艰...
摘要:18世纪,英国画家和美学家荷加斯发表了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形式分析的美学专著《美的分析》,他在书中提出了“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的魅力”的著名形式主义美学命题。荷加斯强调美的多样性与运动性为人带来的感官愉悦,有力地反驳了当时已僵化的新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