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06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林沐风
  • 骆雪
  • 宋家园
  • 岚若西谷
  • 孤树
  • 芳踪

朱春洁天才与全才并称的苏轼,在北宋主盟文坛、独领风骚,不仅因其在文学创作层面的突出成就,还与他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密不可分。苏轼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以诗为词”的词学创作论和“诗画一体”的诗境艺术论上,他对诗歌“快”境的标举和追求也不容忽...

浏览全文 阅读(36533)

许光引言古代学人常用“宾主”评论文章,如姚澍说:“文莫妙于宾主,无宾则正位不透,无宾则出落亦不醒;必有满堂书吏,方显官之尊严也。”(姚澍560)许恂儒也说:“故作文之法,必有宾笔,有主笔,或先宾而后主,或先主而后宾,互相衬托,互相发明,则一篇之中...

浏览全文 阅读(36429)

赖大仁近年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于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回顾总结与理论反思,已经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当代文论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变革发展历程,显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正如有学者所说:“新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由于处在开放多元的时代,新论层出、新潮...

浏览全文 阅读(36400)

魏泉一关于晚清小说,我们最熟悉的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提到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此书是他在北京大学的讲稿,初版于1926年。鲁迅的文学修养及品位,以及对晚清小说的熟悉,都颇具权威性,被他论及的几部晚清作品,遂以“谴责小说”之目而进入了文学史...

浏览全文 阅读(36241)

韩芸华从狭义上说,“文艺大众化”是指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从广义上说,“文艺大众化”又是贯穿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潮。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文艺大众化”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五四新文学以来...

浏览全文 阅读(35793)

张乃午鲁迅影像,即鲁迅形象的影像建构。鲁迅传记电影、鲁迅作品影像改编等是其典型的个案。从鲁迅逝世所留存的短视频发端,现代传媒对于鲁迅的“在场”叙述已日渐丰富和复杂。2020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期间开展了网上视频直播,鲁迅的生前居住...

浏览全文 阅读(35731)

张婷艺术的踪迹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代,艺术领域历史意识的形成却是人类文明较晚的产物。被学界称为“现代艺术史之父”的几位中,最早的一位——瓦萨里——已然身处16世纪的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史形成的困难在于需将不同时空的无限复杂和多样的艺术作品以某种秩序组...

浏览全文 阅读(35651)

孙尧天晚清中国面临着社会关系重组的困境,如何在天下秩序瓦解后建设富强的现代国家成为知识界普遍焦虑的核心议题(列文森82—89)。在此背景下,以“群治”“合群”为目的的“群学”尤受重视。正如严复称斯宾塞“宗天演之术,以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号其学曰‘群...

浏览全文 阅读(35673)

张振关于“理性”概念①对于梁漱溟的哲学、政治思考的核心意义,已为不少学者注意(陈来207—240;干春松117—134)。如果说“理性”成为梁在哲学、政治思考上的核心,梁也一直辗转在哲学与政治之间,试图为民族、为人类探寻一条出路,那么一个问题来到...

浏览全文 阅读(35636)

高俊林现代作家郁达夫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对19世纪法国大作家法郎士的看法颇为认同,他说:“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郁达夫312)在21世纪的今天,经历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的竞相登场以及各类...

浏览全文 阅读(3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