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21世纪以来,伊格尔顿的作品里出现了大量关于神学的论述,国内理论界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出现了很多对此进行论述的作品,比如阴志科的《特里·伊格尔顿发生“神学”转向了吗?》(《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第4期)、王曦的《伊格尔顿谈文化与上帝之死——...
吴天天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思想家雅克·朗西埃有关图像的著述(主要涉及摄影、电影等)明显增多,而他的图像理论深受罗兰·巴特影响。朗西埃2014年在就菲利普·瓦兹(PhilipWatts)的著作《罗兰·巴特与电影》(2016年)接受专访时指出:“当...
朱银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被公认为中国小说史书写的楷模,其中的“唐人传奇”概念尤为引人瞩目。由于唐代出现了一批符合现代小说特质的作品,鲁迅在明人胡应麟所言“作意好奇”“幻设为文”的基础上,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并以“叙事婉...
吴俊如果只用一个身份来看我的导师钱谷融先生,我想应该就是文学批评家吧。这是一个专业身份。如果要说职业身份,那么无可置疑就是教师。我是这样倾向于朴素和简单地来说我的导师。我的个人成长乃至生命历程和我的导师直接相关,我现在之所以从事教师工作,并且还在...
申扶民奥斯维辛,一个原本鲜为人知的波兰小镇,因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成为西方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悲剧符号。奥斯维辛之后,历史虽然揭开了新的一页,但奥斯维辛本身却成为激发战后西方思想的一个重要端点。奥斯维辛悲剧缘何而起?奥斯维辛...
袁宪泼永宣盛世是台阁文学鼎盛时期,沈德潜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59)诸大老中杨士奇“为之首”,“其诗文号台阁体”(钱谦益162),杨荣、杨溥并倡此风,出现“永乐以迄弘治,沿三杨台阁之体,务...
冯伟范伯群曾谈及如何填平“雅俗鸿沟”的问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雅高’与‘俗低’的概念,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局限,这要具体分析……我写《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就是为了‘消灭’独立的通俗文学史。”(范伯群,《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61)...
丁尔苏前现代中国有没有悲剧,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但是,如果有人说前现代中国没有专门而系统的悲剧理论,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恐怕不多。最先系统地阐述悲剧理论的中国学者无疑是王国维,他于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悲剧理论之先河。然而,...
杨志平“明清小说理论史”是看似老生常谈但实则疑窦重重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明清小说理论史不仅仅是在特定小说理论观念下见诸当下学术著作的理论史,更是有关明清小说相关因素演变的理论史,它并非仅存在于小说序跋、评点等常规形态之中,也存在于小说文本、小说禁...
马丽敏在中国古代戏曲家中,长时间从事戏曲创作、能够被称为“专业”作家者并不多见,黄燮清(1805—1864年,字韵珊)是其中的一位。从道光十年(1830年)二十六岁时创作《茂陵弦》始,到咸丰六年(1856年)五十二岁时完成《居官鉴》①,他的戏曲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