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随着《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论晚期风格》《音乐的极境》的译介和出版,萨义德的音乐论述逐渐成为学界认识他的“另一种目光”。然而,研究者多集中于概括力、生长性较强的“晚期风格”(latestyle),①对他数目众多、主题各异的歌剧表演、钢琴演奏等...
曹晓华1923年,瞿秋白由苏联回国,结束了他人生第一次的“饿乡”之旅。两年前,被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的瞿秋白,以《晨报》和《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他蜕变成了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归国后的瞿秋白正...
张自春1947年7月底到8月初,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了一次为期16天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来自晋冀鲁豫边区文联、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太行文联、冀鲁豫文联、华北新华书店、《人民日报》社、人民文艺工作团等组织机构的与会者对赵树理的创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韩伟毋庸讳言,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如果将历史上的历次文化动荡根源归为“内部矛盾”的话,那么20世纪的文化变革则有“外部撞击”的味道。撞击的结果是人们对民族文化丧失自信,视外来文化为更高级的文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情况当然值得...
张一南李白曾认真向六朝文学学习,并在创作中广泛运用六朝文学元素,这一事实不但见于他的自述,更可由其作品得到多个层面的佐证。然而,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这一文学现象尚未得到充分的阐述;在一般的叙述中,李白的这一面更是常常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毕竟,探讨...
赖大仁郭楠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形态。文学审美论作为一种现代文论形态,主要从现代美学视角认识和说明文学现象,从根本上把文学理解为审美的艺术,从而以现代审美观念阐释文学根本特性与价值功...
商宇琦陆游在南宋已颇负诗名,其作品在后世更被称为“放翁体”或“陆放翁体”。“放翁体”一语首见于《瀛奎律髓》中:“刘潜夫初亦学四灵,后乃少变,务为放翁体。”(方回771)方回提到刘克庄经历了从学晚唐到学陆游的转变,其所言之“放翁体”,即指陆游之诗。...
王文博2020年12月26—27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南京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学与图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出...
李石一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不仅表现在理论译介层面上,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种话语实践的学术论争而得到深入的渗透、传播和接受。在国内,围绕着刘禾的“国民性话语”所引起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恰是后殖民批评在中国的一次理论旅行过程。关于美国华人学者刘禾的“国...
高远一、绘画边框的生成与发展绘画边框①作为一种具有多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其生成和发展始终伴随着复杂的视觉和文化演变的过程。追溯人类绘画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旧石器时期的拉斯科洞穴壁画是没有边缘的,大量的人物和动物形象随着岩洞的走势延伸,那时候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