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芊玥近二十年以来,“情动”理论(affecttheory)日益成为中西方关注的焦点。许多从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者已经开始探索情动理论,并将之作为理解经验领域(包括身体的经验)的一条道路,这是超越当时基于修辞学和符号学主导范式的另一种范式。一...
李昊阳“社会艺术史”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流行,实际上是激进或批判艺术史的一个代名词(Harris,TheNewArt7)。社会艺术史写作的旗手T.J.克拉克通过对图像的精读来揭示“阶级”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显现的,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意...
李亚峰“复古”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发展中的一道特殊景观,从先秦至晚清,一直不绝于史。这种对古代风尚的独特眷恋和回顾,曾一度被称为纯粹的“中国现象”(欧文298)。你可以把这种文化心态溯源于先祖崇拜和原始祭祀,也可以把这种文化习性归功于征圣、宗经、重...
李天一、技术物的现身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物性工具在图像艺术中并不是一个突出的概念。艺术家对工具的使用,被视为一种技艺,置于艺术家、风格、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而当我们讨论物性工具这一概念的时候,我们所指的不仅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锤子本身,也包括处于上手状...
胡友峰吴冕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兴起了对于尼采美学代表作《悲剧的诞生》的研究热潮,如今研究视角愈加多元,成果不断丰富。然而对于尼采悲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二元冲动学说及其艺术形而上学等方面。不少研究已经注意到了歌队,但仅限...
杨骥明中期以后,士人好游历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显著风气;与此同时,晚明戏曲蔚为大观,其发展亦呈现为古典戏曲发展史上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从许多角度看,晚明戏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亦与其时的这种士人游风有紧密联系。本文不惴浅陋,试就此略作论析。一、...
叶娟娟拉康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表现出对乔伊斯的浓厚兴趣。17岁时,他在阿德里安娜·莫尼耶(AdrienneMonnier)经营于奥德温路(Ruedel’Odéon)7号著名的“书友之家”书店里就遇到过乔伊斯。三年后,该书店举办了乔伊斯《尤利西斯》(U...
胡俊“神经美学”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非常年轻、非常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门类,主要探索人脑审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神经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泽基的研究努力和贡献。“1999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
高洋引言从19、20世纪之交到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三个日本剧团——川上剧团、花子剧团和筒井剧团——在美欧洲诸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巡演活动。在整个海外巡演期间,这些日本巡演剧团的舞台表演不断掀起轰动性的热潮,并引发了从普通观众到艺术界人士的广泛的西...
安家琪在明代文学研究中,“复古”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话题。明代是文章“复古”的繁盛期,“复古”的理论构建与创作实践在文人的高度热忱与自觉参与中,伴随文学派别间的力量消长而不断演进。然而,“纯文学”的研究视角往往聚焦于参与者对前代文学资源的继承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