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
《月读》杂志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华书局主办,是国内唯一面向党员干部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月刊。依托中华书局的资源优势,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大事大势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传统的营养源泉。知识、趣味、实用结合,一月一读,循序渐进,知兴替、懂荣辱、强思辨、增才情。
文集访问量: 8524 次
音乐列表
张晓政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管子·桓公问》记载黄帝立明台、大禹立谏鼓、周武王设灵台等,用以采察民意、求贤纳谏,被认为是古代监察制度的滥觞。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监察职能的官职,秦汉时独立设置监察机构(御史府、御史台),至唐宋成熟,明清完备...
钟岳文研究商鞅变法的必备之书《商君书》又称《商君》《商子》,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主要阐述了商鞅及其学派的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也涉及秦国的一些政治、军事制度。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本是卫国公子的儿子,姓公孙,名鞅。后因他率秦国军队...
中国文化的精神包括很多内容,但是最根本、最源头、最具特色的是《周易》中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特别强调了这种精神。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而最早论及民族精神问题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则...
萧银2014年5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造访复旦大学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潘基文说:“我从孔子那里学到的,给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出了“5个C”的理念:冷静(Calm)、同情心(Compassionat...
据史料记载,中国画在三代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出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第一个推举的就是黄帝轩辕氏。商周时器物、衣裳上的花纹,也显示了那时山水、人物、鸟兽之画都已具备。两汉时,人物画兴盛。从三代到两汉,所画人物或为忠臣孝子,或为乱臣贼子,有扬善...
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标题:《耳闻目睹:雁塔路上一部改装过的炫车》。耳闻目睹是人们常用的一个典故,但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耳闻目睹,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原文是:“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其中,“闻”的意思是“听见、听到”,“睹”的意思是“看见、...
阅读时,常会遇到“不瘟不火”“不温不火”和“不愠(yùn)不火”三个成语,它们之间只相差一个字,含义却各不相同。我们先从“不瘟不火”说起。“瘟”这个字本义是“瘟疫”,人或动物得了瘟疫,自然会精神萎靡,缺乏生气。因此,“瘟”又引申为“神情呆滞,毫无...
我们树立核心价值观,要从传统文化里去找精气神。——习近平作者:《月读》编辑部编书号:978-7-101-10854-5定价:28.00元出版社:中华书局生生不息——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马玉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用第一句话概括出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做一个对社会有担当的人,就是要随时彰显高尚的德行,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养以使我们的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刘杨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