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23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欧阳小溪
  • 断翼孤蝉
  • 爱农
  • 孟冰
  • 落红飘雪
  • 胡谈

◆李永东文白转型内在逻辑的探究———评时世平的《救亡·启蒙·复兴》◆李永东中国近现代文学是一种民族国家文学,包括文学在内的“中国近百年来的变化,一个最大的动力就是民族主义”。而语言是民族身份的标识,是“建立民族意识形态最实在的根基之一”。因此,从...

浏览全文 阅读(29244)

◆张安旧体诗词在当代的艰难复兴———1957年前后旧体诗词创作语境考察◆张安以追求文学现代性为精神指归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使得传统古典诗词丧失了自身的文学神性,同时亦使得其文学史的正统地位被边缘化。而且,囿于以“阳春白雪”为精神内核的旧体诗...

浏览全文 阅读(29196)

◆夏元明诗性想象和文化观照———评甘才志长篇历史小说《大儒陈诗》◆夏元明甘才志自离开行政岗位后,仅用几年时间就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转换,从一个相当级别的地方行政官员,变为一个初具影响的“作家”,可见其文学秉赋和不懈努力。其实甘才志并非写作界的“新兵”...

浏览全文 阅读(29129)

◆王新民爱情的存在与虚无———评尔容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王新民阳具的“权力”在长篇小说《相爱不说再见》中,尔容对男人的虚伪和放荡是宽容的,对于男人“阳具权力”的泛滥,尔容往往能够为他们找出许多“人性需求”的理由。至少是默认了“阳具权力”的合...

浏览全文 阅读(29124)

◆吴投文地方性经验的深度内转与诗性呈现———读哨兵的诗集《清水堡》◆吴投文哨兵是一位能给读者带来出其不意的诗人,这在他新近出版的诗集《清水堡》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一位诗人来说,如果在诗歌中呈现出两副完全不同的面孔,这种创作效果实际上是撕裂性的,表...

浏览全文 阅读(29094)

◆陆琰浪漫是希望的一种———论刘醒龙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陆琰从1984年在《安徽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黑蝴蝶,黑蝴蝶……》以来,刘醒龙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被他自己划分为三个阶段,“《黑蝴蝶,黑蝴蝶……》、‘大别山之谜’,是尽情挥洒想象力的时期。以《威...

浏览全文 阅读(29102)

◆张军细品《燕子红》的色味香◆张军优秀作家写的作品不可能每部都是优秀之作。即使是作家自己,他对自己众多的作品也有高低优劣的裁判,就如一位多子女的仁慈母亲,在绕膝围欢的孩子中有着自己的偏爱。这一点,相信2011年以长篇小说《天行者》荣获第八届茅盾文...

浏览全文 阅读(29119)

◆吴平安《蟠虺》:诗骚和鸣唱楚风◆吴平安湖北是《诗经》采集人尹吉甫的故乡,湖北也是诗人屈原的故乡。赓续两大文学血脉的湖北文学,理论上应当兼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呈现出别样的美学色彩来。遗憾的是,随着历史上南方楚文化被注重人伦日用、“子不曰怪力...

浏览全文 阅读(28940)

◆顾江冰对传统与现实的反思———评刘醒龙长篇力作《蟠虺》◆顾江冰以“坚持乡土文学创作和现实主义风格”来评价刘醒龙,似乎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观念。无论是《威风凛凛》、《弥天》、《燕子红》,还是《圣天门口》、《天行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驱使作者...

浏览全文 阅读(28990)

◆韩煦以楚为法:《蟠虺》的地域书写与主体重构◆韩煦2014年刘醒龙的长篇力作《蟠虺》一出世就被评论界以“突破”、“转型”等标定,并被评为“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这部小说的突破首先表现在叙述语言和方式上,比之早期作品,刘醒龙在语言的表现力、情节...

浏览全文 阅读(29037)